中新網9月30日電 (金融頻道 汪潔)29日,銀監會發布批文通過了上海華瑞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的籌建,至此,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已全部獲準籌建。專家認為,短時期內民營銀行還不具備沖擊國有大行的競爭力,其形成規模至少還需三至五年;銀監會方面對民營銀行相關公司財務和董事的約束,如果能監管到位,將能有效防范關聯交易。
五家民營銀行試點獲批籌建
29日,銀監會批文中顯示,銀監會發布批文通過了兩家民營銀行的成立,分別為上海華瑞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在這兩家民營銀行中,上海華瑞銀行由上海均瑤認購30%股份,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認購15%股份。而浙江網商銀行則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認購30%股份,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認購25%股份。
此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于7月25日透露,銀監會已正式批準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這三家民營銀行分別是: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人,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泰、華峰為主發起人,在浙江省溫州市設立溫州民商銀行,以及華北、麥購為主發起人,在天津市設立天津金城銀行。
在定位方面,幾家銀行各具特色。如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溫州民商銀行定位于主要為溫州區域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區居民、縣域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天津金城銀行將重點發展天津地區的對公業務。
據人民網9月29日報道,華瑞銀行籌建負責人亦稱,將形成面向自貿區的、涵蓋“結算、投資、融資、交易”的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并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探索解決模式、打造智慧銀行。
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之一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方面對中新網金融頻道表示,網商銀行會堅持小存小貸的業務模式,主要滿足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投融資需求,具體來說是指主要提供20萬以下的存款產品和500萬以下的貸款產品。
民營銀行形成規模至少還需三至五年
2013年以來,關于設立民營銀行的金融改革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民營銀行被譽為銀行業“鯰魚”,有望掀起一場金融界的鯰魚效應。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等三家銀行獲批之后,圍繞民營銀行是否存在著先天的信用劣勢、是否容易引發關聯交易等爭議也一路伴隨。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紅一表示,首批民營銀行獲批和金融市場準入的逐漸放開,其意義不僅限于解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更在于打破國有銀行壟斷局面,給市場“注入活水”,甚至如經濟學者馬光遠所言“改變中國銀行業基因”,具有制度創新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