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份連續三起重大航空事故的發生,盡管民航仍然從數據上保持著最安全的交通運輸方式稱號,但事件造成的心理影響恐怕仍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給全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安全問題是民航重中之重,特別是中國民航業素來有寧愿犧牲部分效益而保障安全的傳統,因此在事故頻發的形勢下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安全運營的成本,這對于航企而言也是必須承受的,”前述國內航空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巨幅下滑
盡管因為近期一系列事件對業績的影響尚未集中顯現,但業績下滑已經從各家航企上半年對業績的預估中顯出端倪。
7月中旬,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600115.SH)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披露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為5000萬元以內,這與去年同期的7.63億元相比落差巨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狀況的真實反映。
而另外兩家國有航空公司同樣不容樂觀,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601111.SH)發布的預告中,也顯示上半年的凈利潤將大幅下滑55%-65%。而國內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600029.SH)則更為嚴重,預計上半年將虧損9億至11億元。
東航公告稱,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問題,公司于2014年上半年度出現較大的匯兌凈損失(去年同期為匯兌凈收益),而就在一年之前,“三大航”還憑借匯兌收益在主業已經有所下滑的情況下依然維持著較好的收益。
貨幣匯率的變動對于航空公司的作用可謂巨大,比如日本天馬航空(Skymark)于近日取消了其訂購的A380,有消息指日元貶值帶來成本的劇增亦是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前人民幣升值給航空公司帶來了不菲的匯兌收益,但今年上半年正好相反,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總體來看是貶值的,因此這部分匯兌收益就沒有了。”一位某航空公司財務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把握住下半年中的旺季,還可以將損失收窄,全年業績也會好看一些,但最近的情況你也看到了,今年也不用抱什么幻想了,今年至少從數字上看會非常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