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新市場
憧憬著未來,金融機構的上市似乎只待IPO開閘。不過,由于上市條件過于嚴格,抑或等待的時間過于漫長,部分金融機構轉而投向港交所的懷抱。
2014年3月31日,哈爾濱銀行在港交所成功掛牌,成為內地第三家轉戰香港資本市場的城商行。此前,公司曾籌備在A股上市,但股權結構的硬傷卻改變了公司的上市計劃。
城商行、農商行多為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演變而來,股權結構極其分散,加之歷史沿革中股份變動的方式五花八門,股東人數過多也成為這些銀行A股上市的一大障礙。
江蘇銀行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該行共有股東24518名,其中法人股東981名。而《公司法》規定,公司上市前法人股東人數不可超過200名。
事實上,在2007年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成功上市后,A股市場就再未出現區域性銀行的身影。
“由于歷史問題,城商行與農商行股東數量眾多,若要為上市強制減少股東人數,需要銀行與股東進行長期交涉,頗為耗費時間。同時,上市之前大股東分紅與關聯交易均不受限制,因此也有些股東對上市持反對意見,這些都是城商行、農商行的上市障礙。”蘇州漢唐智業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叢洲告訴記者。
不同于A股市場,港交所對于IPO企業的股權結構并無限制,免去了城商行和農商行股權清理的繁瑣步驟,為區域性銀行的上市融資開辟了捷徑。
港交所的融資捷徑不只吸引了銀行紛至沓來,也贏得了券商的青睞。2014年6月25日,中原證券(為避免重名,中原證券在香港更名為中州證券)在港交所首發上市,募集資金15.01億港元。
類似于哈爾濱銀行,中原證券作為河南省金融企業,此前也計劃在A股掛牌。然而,面對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排隊企業和日益迫切的融資需求,公司最終將上市地點鎖定為香港。
但金融機構轉戰港交所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由于香港資本市場的股票發行制度為注冊制,金融機構若赴港上市,難保不會出現認購不足的“流血上市”情況。
盡管存在著諸多不足,但對于上市公司數量寥寥的保險行業,以及尚未實現“零的突破”的期貨行業而言,掛牌A股依舊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融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