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趨勢來自用戶訴求
二、農產品O2O的兩大派
目前市場上農產品O2O企業大可分為兩大派,以我在場,360大米,樂視樂生活為主的選擇以安全性為產品賣點―-安全派;而一地一味,梅子tao源則側重產品的美味口感作為競爭―美味派。
如果說都是以原生態為起點,那到了這一步基本可以算是分水嶺了。美味派的選品基本為原生態的時令生鮮類(例水果),以原生態的形象,美味的口感為競爭;優點是客單價高,利潤可觀,而隨著用戶新鮮感逐漸逝去,復購率必然成為隱患。 安全類主打功能性生態農產品(例小米),此類產品主打功效對應,大多易保存,易運輸,缺點是受眾較垂直,整體單價偏低,利潤遠不及美味派。但操作便捷,用戶粘性強,周邊想象空間豐富。
三、信任是前提,"在場"是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打安全牌的項目的運營全都是以BD深入到當地視頻跟拍,全程記錄的方式,更新較為緩慢,經驗為主。打美味口感的在這方面則相對較弱,只是圖片拍攝,文字介紹,故信任感不如前者,基因更偏B2C,但更新較迅速,銷量為主。
不管安全派還是美味派,都所見略同的采取"在場"的營銷方式,即以BD親臨現場,影像記錄的方式建立信任感。
前者更偏戰略,后者則更偏戰術。
四、如何做好農產品O2O
農產品O2O之所以難以拓展,大部分原因來自于線下嚴重不標準的農業屬性的B端。
(1)農民互聯網水平差;(2)農村物流短板嚴重;(3)距離跨度大,商務拓展較困難;(4)市場經濟驅動,行業潛規則多;(5)用戶需求未被完全指引和釋放;(6)用戶信任感較弱
根據以上情況,農產品O2O創業更循序漸進,風口下,不冒進,農產品O2O切忌"打激素"。
1)線下是基礎
介于農產品的行業屬性極度不標準化,在服務用戶之前,自身的服務能力的鑄就顯得尤為關鍵,建立線下的流程化;線下執行力的標準化;農業B端的合作體系,是服務目標人群前的前綴條件。
2)兩O須磨合
線下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關鍵素材的把握能力,線上對反饋信息的快速處理與應用,線下線上把質量和優勢發揮到最佳,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
3)人群要細分
特別是功能性農產品,首先就要劃分目標人群,根據目標人群的特定需求,進行產品選型和商務拓展。
4) 產品要極致
A 最優質:農產品都有極為苛刻的地理環境要求,最優質的農產品地理范圍甚至精確到100多畝地,超過范圍,不管是口感和營養價值都大打折扣。把產品自身的競爭力提升到平臺競爭力。
B 最安全:安全性是產品實現功能作用的第一道門檻,建立一套成熟的安全機制對農產品O2O創業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C 最適合:就算同一類人,在不同時期和不同身體數據下,所對應的需求也不一樣,打造出數據化配制能力,將成為未來衡量能否劃入到一線農產品O2O公司的重要指標。
5)車頭很關鍵
執行人如何不深入到線下,去了解底層環境、深度參與到實施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永遠做不出優秀的O2O項目。特別是在B端嚴重不標準的農業領域。
五、未來,所有的產品與服務都講基于數據,用戶的試錯成本接近于零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O2O的盛行,用戶健康意識日益強烈,組合成了一個巨大的創業契機。為特殊時期的用戶提供極致、安全的功能性生態農產品做為基礎與入口,身體數據的采集和處理能力作為支撐,安全、個性化的周邊產品與服務來釋放出海量經濟效益。是我在場團隊在農產品O2O創業道路上的執行準則與整體規劃。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與O2O服務企業的快速崛起,人們隨時隨地科學化、合理化、個性化的管理自身健康狀態,便捷的獲取放心食品,針對性的調整健康膳食結構的需求日益強烈,2014年10月《中國移動媒體趨勢報告》中公眾號文章閱讀人數排名,養生類以2.1億的總量排名關注類第2名,僅次情感咨詢(2.4億)。2014年可以說是農產品(000061,股吧)O2O的元年,大批創業公司甚至互聯網巨頭都開始立項操作,下半年市場上涌現了以360大米(8月份),樂視樂生活(10月份),我在場(5月份),一地一味(10月份),百科我在場(9月份),梅子tao源(10月份)等優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