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運動品牌的關店潮近年來席卷服裝行業各個角落,男裝、休閑品牌,甚至是景氣度最高的女裝都難以幸免。在專家看來,服裝企業的生存狀況短期不會好轉,關店潮仍將持續,“電商潮流不可逆轉,實體店的生存會越來越困難,傳統服裝企業應該思考的是怎么將實體店和電商的優勢結合起來。”
男裝與休閑服飾齊陷關店潮
始于運動品牌的關店潮已經蔓延至男裝領域。中國利郎8月11日公布上半年業績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全國關閉了140家門店。服裝行業專家馬崗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相較其他品類,男裝的關店潮稍微滯后,對市場份額非常分散的男裝而言競爭十分激烈,伴隨著行業洗牌的出現,男裝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休閑服飾的關店潮也不可避免。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其內地市場關店數高達388家,占店面總數的10%。在電商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雙面夾擊下,大眾休閑品牌原有的價格優勢正在消失,曾經備受80后追捧的班尼路、美邦、森馬、以純等休閑服裝品牌逐漸被邊緣化。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不做出改變,這些品牌將很難抵擋5年至10年從市場消失的命運。
李寧虧損仍在擴大
運動品牌的標桿企業李寧轉型最為徹底,但仍然難改虧損擴大的尷尬。李寧公司日前發布公告稱,截至6月30日,公司上半年虧損預計由去年同期的1.84億元擴大至不少于5.5億元,其中的銷售虧損凈額為3億元。
也有部分運動品牌則出現訂單數的增長以及銷售額的增長。匹克表示,2015年一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取得10%至20%的增長,門店數量也趨于穩定;361度的第二季度營運報告則顯示,其同店銷售額和訂單量雙雙增長,二季度凈增加93家。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運動品牌的增長是競爭對手消失所空出來的市場,而并非行業內在驅動。“在需求沒有出現增長的情況下,運動行業的弱復蘇能否持續依然存疑。”馬崗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艾格轉型賣化妝品
即使是生存狀況最好、庫存最少的女裝也難免陷入關店潮。旗下擁有艾格品牌的艾格服裝零售集團近日發布的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來,其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旗下擁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環球去年一年在華關店38家。
為了尋求業績增長點,艾格宣布將擴大法國市場的業務,在原有時裝和內衣系列外,另推出全新彩妝系列。不過艾格的大跨度轉型前景并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