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哪種模式?
而李奧很清楚,招聘時選定了來自金融投資機構的自己,銀行的預期和意圖絕不僅僅再是現有的傳統投行部業務。
然而,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可能并沒有太多的想象空間。與外資投資銀行和券商投行業務仍有較大不同,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目前仍依靠債券融資規模紅利,以及各類貸款、資產托管和財務顧問業務收入主要支撐。盡管在2012~2013年間因債市擴容和信貸收緊而迎來一波強勢增長,但同質化嚴重的投行業務模式讓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此外,直投被嚴格禁止,各行并購金融發展則參差不齊。業務拓展道路上還面臨多條政策紅線。其中,PE業務在募集、投資和管理等多個環節接受著法律法規的嚴格監管。
銀監會在去年1月的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首次明令“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更早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便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此外,《貸款通則》還明文規定,普通貸款不得用于權益性投融資。而在《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理財資金也被明確規定不得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
“伴隨PE市場完善和迅猛發展,仍不乏先行者在可操作范圍內開荒擴路。先行起跑者如五大國有銀行,已利用境外子公司優勢開啟直投業。而相比之下,像我們這樣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則更便于以并購金融、股權基金等方式轉型落地。”一家總部位于北京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相關人士稱。
投行業務全面加碼
李奧入職以來,其所在銀行的總行先后啟動了相應金融資產平臺的收購、投行團隊招聘及整體業務平臺搭建,從上至下推進投行業務發展之勢迅猛。自下而上的轉型也在同步啟動。
據本報記者了解,上述提及的分行探索股權融資方案的試點方案中,探討中的可行方案是由試點分行擬以總行理財資金委托旗下資管公司設立轉向資產管理計劃,再以該資管計劃投向第三方信托計劃;而該信托計劃將出任LP,并引入外部合作PE為GP共同認購PE基金,最終該PE基金將全部投資于擁有該行授信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 .
“類似股權融資等業務將真正而全面地推動投行業務發展,對銀行來說不僅是未來新的盈利點,且可以利用自身融資成本低等優勢,強化融資業務;重要的是,還將逐步推進商業模式轉型。”李奧對于自己的崗位使命頗為清晰,“因為現在各家銀行都越來越重視投行業務,我們私下都成了很不錯的朋友,還為了方便相互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
年初,多家商業銀行年報中都將投資銀行業務置于年內的轉型重點推進。據本報記者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A股上市(除三家城商行外)的13家銀行,在去年債券融資承銷規模突破2.54萬億元。其中,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的主承銷債務融資發行金額超過3000億元。“受到來自國有大行的壓力,如招行、建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都已經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投行業務發展目標,但這個行業里,擅長干這個活的人才就這么多,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同行,也經常會接到來自其他銀行的邀約,開出的價碼已經不算低了。”李奧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