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胡飛軍發自廣州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物聯)鋼鐵專業委員會獲悉,7月鋼鐵PMI指數為48.6%,較上月小幅回升0.3個百分點,依舊處在50%榮枯線以下。
中物聯表示,在宏觀經濟回暖和鋼價低位回升的影響下,鋼鐵行業景氣度有所回升,不過,由于供應壓力較大,加之目前仍處于季節性淡季,預計后期鋼市仍將延續弱勢震蕩。
國內需求仍無起色
8月1日,中物聯發布數據顯示,7月鋼鐵PMI指數為48.6%,較6月微升0.3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處在50%榮枯線以下。
在生產方面,中物聯表示,自5月份以來,受鐵礦石等生產原料價格下跌影響,國內重點鋼企盈利能力逐步增強,鋼廠生產熱情高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統計,1~6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79億元,其中4、5、6月份利潤總額分別為11.6億元、28.47億元和4.32億元,盈利情況總體逐月好轉。
因此,鋼廠在盈利改善的條件下,粗鋼產量居高不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粗鋼產量6929萬噸,同比增長4.5%,增幅比上月提高1.9個百分點。
中鋼協最新數據也顯示,7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180.8萬噸,減量0.68萬噸,旬環比下降0.37%。
“在利益的驅使下,預計鋼廠產量高位難下,后期供應壓力或回升。”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認為。
盡管鋼企生產熱情高企,但國內鋼鐵需求實際上并未好轉。
中物聯稱,除了汽車行業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家電、工程機械和造船等行業依然不容樂觀,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增速及新房屋開發面積增速仍在回落。
不過,海外鋼材出口的大幅增長緩解了供應的壓力,使得景氣度得以回升。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出口鋼材707萬噸,較上月減少100萬噸,同比增長33.65%;1~6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4101萬噸,同比增長33.6%。
邱躍成分析,由于歐美經濟緩慢復蘇,人民幣大幅貶值,國內鋼材價格再創2009年以來新低,以及我國成品鋼材高端化趨勢加速等因素,促成了上半年國內鋼材出口的全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