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受困版權無序難發展
據悉,內地進行字體創作的公司主要有方正、漢儀、華文,三家公司設計方向、服務方向不同,并不構成直接競爭關系。資料顯示,國內從事字體研究的還有北京印刷研究所和上海印刷研究所,從事字體研究,運營經費有一部分來自于研究所資產部分的房產出租。
“字體行業本身很小,全球每年產值不到10億美元,中文字體廠商也不多,而由于版權問題與盈利渠道單一等因素,很多字庫、字體企業沒有做下去的動力。”魏德毅表示。由于盜版猖獗,常州華文以大客戶為主,對可能傳播到網絡上的訂單十分謹慎。
北京商報記者在網絡上發現,包括方正、漢儀、華康、經典、創藝、金橋、金梅在內超過百種的字體幾乎都在網上免費下載并使用。在字體行業,盜版多、維權難已成通病。為此,華康選擇出走國外,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日本;方正則試水個人授權,在去年4月開設淘寶店,但單價2元的字體帶來的收益只有近4萬元。在魏德毅看來,字體行業在解決版權問題之前,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方正對個人出售字體收益并不多,不是一個成熟盈利渠道。”北京商報記者 李博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