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患不育癥
萎靡不振的經濟形勢讓美國人懷疑,是否能孕育兒女。對于邁里克夫婦來說,這種疑慮更深。美國已婚夫婦中不能生育的高達6%,他們恰好是其中之一。
此外,邁里克夫婦居住的密蘇里州與美國其他34個州一樣,強制保險范圍并不涵蓋不孕不育癥。他們四處尋醫問診,耗資不菲。即便他們經濟狀況好轉時,也可能支付不了這一大筆費用,這令他們沮喪不已。
結婚時,里克29歲,梅麗莎27歲。那是2008年的8月,距離金融危機爆發僅一月之遙。不過,對他們來說,這場危機來得更早。大婚次日,里克接到一個電話,他工作的小店鋪關門了。蜜月期時,另一個電話來了。梅麗莎房地產評估師的工作丟了。
一年后,他們各自找到了新工作。但就在他們重新計劃懷孕時,梅麗莎出現嚴重疾病。那年秋天,他們花去了2500美元治療。不過,梅麗莎堅信藥物有效。她開始布置嬰兒房,買來可愛的鞋子和衣服。然而,等待她的還是失望。
試管手術錢不夠
厭倦了一次又一次奔波于家和醫院之間后,他們開始嘗試自己的方式。梅麗莎服用維他命,拜訪針灸師。2013年1月,一名專治不孕不育的醫生說他們可以嘗試試管嬰兒。在美國,每100個嬰兒中就有一個試管嬰兒,但過程比較復雜,需要嚴格的醫療監控,每天都要按時打針。嘗試一次至少要花費1.5萬美元,成功的幾率也不到50%。
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的數據顯示,盡管經濟不景氣,美國嘗試試管嬰兒的人數卻在穩步增長。不過,2008年以來年齡在35歲以下的婦女嘗試試管嬰兒手術的人數已經減少,這可能意味著年輕的育齡期女性正在推后治療時間。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人員利文斯頓(GretchenLivingston)說:“那些年齡偏大的婦女可能等不到經濟好轉再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