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正在協調各方制定解決方案。”來自上述一家信托公司消息人士的說法證實。
目前陽光半島項目的全面停工,安徽壽縣當地已經派出九個工作組負責的破產清算、項目管理等。如果沒有資金方介入接盤,后續包括各類機構債權,以及其他各類債權主體的清償顯然將是一場拉鋸戰。
中鐵集合信托懸疑
“目前地方政府的意愿是盡快完成債務的清理,以便于引進投資方接盤項目。”上述安徽壽縣當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實際上在此前的一系列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按照有據可查的信息,包括中泰信托、東莞信托、吉林信托和國元信托等,均與安徽中聯及其關聯人形成過信托融資關系,目前多數集合信托也已經兌付完成。
但經多方求證了解到的消息顯示,華潤信托、大業和新時代等多數信托公司都是以單一信托的方式投資的均是單一資金信托計劃,而中鐵信托出現風險的則是一只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這些產品未完成兌付。
由于債權登記尚未完成,后續可能會繼續有信托公司。
“項目為當地的重點項目,又有地方政府支持的背景,而且與城鎮化有關,因此投資的這一項目。”一家信托公司內部知情人士向記者道出當時投資的初衷。
由于華潤信托、大業和新時代信托等所牽涉的為單一信托產品,因此在公開資料中尚難查詢,而且在債權登記名單中,也未透露單一信托背后的資金來源,這些資金的“金主”是否知情也未得而知。
但中鐵信托對接該項目的集合信托頗耐尋味。
從公開資料來看,中鐵信托與陽光半島公司有關的只有一個項目尚未到期,為中鐵信托·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擴建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盡管該項目的投資標的為安徽中聯的另一個項目,但是抵押物為陽光半島公司所持有的壽縣陽光半島項目的部分土地權益。
按照契約,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面積約450畝的住宅用地,為馬鞍山中加投資有限公司按約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提供抵押擔保。
這款集合信托于2012年7月6日成立,信托總期限4年,2年后可開放贖回,目前應該處于開放贖回日。但是,8月14日,中鐵信托內部人士在回應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按照融資方的用款需求,該產品已經在2014年3月10日提前結束。
融資方根據用款需求提前還款,目前來看,顯然只是中鐵信托一方的一個托詞。
而記者從多家第三方機構獲得的數據,并未顯示中鐵信托與陽光半島還存在尚未到期的產品,有其他信托公司人士推測,可能是在危機之前,中鐵信托選擇用自有資金兌付的投資人款項,這款產品當時的募集目標為2億元。
不過這一消息未獲得上述中鐵信托內部人士證實。
“香餑餑”變形記
融資方曾是信托行業的“香餑餑”,一方面作為安徽省大型地產項目,融資方為安徽知名的房地產商;另一方面,陽光半島項目集旅游、文化和商業地產為一體,又有合肥新空港概念。
實際上,事后仍然有多位受訪人士唏噓,如果2013年的那次投資能夠順利,可能陽光半島項目不會走到今天的田地。
其所指的為2013年三季度,中太建設集團宣布斥資80億并購陽光半島項目51%的股權,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一并購并未成行。據知情人士介紹,中太建設集團為國內500強企業,當時雙方認可的分工為:安徽中聯主導項目經營,中太建設集團負責對外融資。
按照北京一位信托人士的回憶稱,這一合作當時吸引了不少信托機構的眼球。
但是隨著這一合作最終失敗,信托機構投資的熱情也隨之變冷。此前,曾經與安徽中聯及其關聯方有合作關系的,比如合作推出宏信-中加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東莞信托,合作推出恒天文化置業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中泰信托等,在上述信托到期之后,并未發行相關的集合信托計劃投入壽縣陽光半島項目。不過,這些信托公司是否仍然有單一信托被裹挾其中,還有待更明晰的債權人名單披露。
事后來看,安徽壽縣一位了解陽光半島項目的人士指出,早在一年前安徽中聯方資金鏈緊張就有很多跡象顯示出端倪。
信托公司從蜂擁設立集合信托輸血安徽中聯,到最近一年時間未成立一款集合信托,這一變化令人唏噓。這既是信托持有人的一個福音,但是對于開發商而言,融資鏈條全線轉冷,也促進了該項目破產清算。
一直到昨日,記者聯系到多位陽光半島項目的業主,他們許多因為至今未拿到房產證而到處奔走,各種猜測油然而生仍然魚龍混雜。在業主中一個傳言即是翟厚圣已經攜款離開,不過8月7日,壽縣人社局副局長、破產清算組主要發言人梁群在答復安徽本地媒體采訪時稱翟厚圣并未失聯,還能取得聯系。
神話破滅。翟厚圣的背后,無疑是一部二三線城市地產商從創業到輝煌,再到衰敗的歷史縮影。如果地產行業繼續轉冷,拴在這條繩子上的金融機構風險資產也會進一步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