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布局養老物流地產
實際上,光明集團推動房地產業務上市的想法已有7年。早在2008年,時任光明集團總裁曹樹民就曾表示,正在尋找私募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房地產業務板塊單獨上市。
“IPO、借殼都有可能,但不會選擇(光明集團)旗下4家上市公司作為借殼對象。”曹樹民當時稱,旗下上市公司都沒有房地產業務,農房集團借殼已有上市公司進行融資不符合專業化運作的思路,“如果借殼,我們會更多考慮買入其他的殼,并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上市。”
他所指4家上市公司是光明乳業、海博股份、上海梅林、第一食品。不過,事實證明光明集團的思路發生了轉變。
海博股份高層人士則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了地產業務注入之后的整體思路。他說:“我們看上市地產公司的時候,也能發現一些區別。仔細分析一些高市盈率的房地產企業,他們都有一些亮點。有些房企也在做1+X的轉型,這也是他們有高估值的原因。我們這一次重組也符合房地產企業1+X的選擇。現在農房提出來的是,除了做住宅地產業務外,還有物流地產、養老地產的概念。我們做樓宇倉儲,比如到小區里建收簽庫,這個將來都是有機會的。”
此外,海博物流在上海自貿區內有11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有西郊冷鏈園區的土地資源,以及菜管家電商平臺的物流倉儲建設,也在此次重組中因地產業務的注入而被寄予厚望。
該人士同時透露,海博股份內部人事將會發生較大變動。“除了農房是進來的,我們有兩類海博出租、不銹鋼企業會出去,物流業務會留在上市公司。所以跟物流相關的高管會留下來,與物流無關的高管會出去,這個調整是肯定的。”
宣布將地產業務注入海博股份之后,光明集團打出的第一張牌是布局養老地產。7月21日,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農房集團與上海長江總公司,將合作開發位于崇明的養生莊園項目。該合作項目規劃用地2000畝;項目計劃2015年底至2016年初開工建設,第一期投資約20億元。
根據合作協議,農房集團、長江總公司將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公司,由農房集團控股,利用長江總公司土地資源推進崇明養生莊園項目。另據了解,光明集團有意將養老產業和地產資源相結合,因地制宜嘗試養老商業模式。
“目前從上海區域市場看,崇明的房企競爭程度相對小,土地資源相對低廉,而生態優良是崇明的一個優勢。目前上海房企涉足養老地產的力度并不是很大,優秀的企業也不多。農房希望把養老地產作為其招牌項目,此類差異化產品的打造,自然也是提高競爭優勢的一個手段。”分析人士嚴躍進指出。
不過,目前涉足養老地產的大部分房企更多地還是依賴傳統的銷售利潤補貼項目運營的模式,盈利模式有待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