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除計價短板
“清算-定價-儲備”是人民幣國際化不可逾越的三步走,但目前人民幣國際計價功能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短板之一。
雖然我國已逐漸成為大宗商品消費大國、貿易大國,但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仍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經濟體手中,且主要以美元計價。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市場中,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的產品少之甚少,中資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程度還比較低。
“人民幣國際化不能一蹴而就,人民幣充當國際計價貨幣的路途也較漫長。”黃志凌表示,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計價貨幣,需要我國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發達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
此外,吳斌表示,境外中資金融機構需不斷提升國際經營能力,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和競爭,使人民幣被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認可,逐漸消除計價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