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全國政協21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人民政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要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人民網)
我國自古以來就明白人民對于國家民族的重要性,人民是國家穩定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民族延續的載體。因此,如何廣泛的推動人民民主,邀請社會民眾參政議政,深入開展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無疑對強化我國體制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民主的意義在于能最大的體現、保障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也是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會基礎。也正是由于民主強調的提倡的“多數性”和“平等性”,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尤其受到一般民眾的推崇。
但是,每一種制度都有其優劣,對一個國家而言,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適的制度;同時,每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又千差萬別,不盡相同。因此,在一個大的“民主”框架內,各國又根據自身國情,施行了各自不同的民主形式。
我國作為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則,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領導其他政黨參與、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
我國的制度雖然可以說既符合國情現實,又順應時代需要,但是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仍然有很多矛盾和弊端一一暴露——尤其是這是我國特有的政治制度,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沒有現成可以模仿。因此,必須不斷的改變、修正,進一步完善,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一是要避免因為過度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導致“一黨專政”、“一黨專制”的“一言堂”情況出現;二是要充分擴寬民主協商渠道,加強民主理論、制度、工作方面的創新,廣開言路,廣納箴言,廣聽民聲、廣招賢士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三是要堅持制度自信。我國新建國之后的發展雖然有過曲折和坎坷,但是近三十年的高速仍然表明了我們的制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應當堅持“微調”而不是“大改”,更應當秉承“一個領導,多方協同”的理念。
堅持人民政治協商,體現了我國多黨合作民主的“廣泛性”,人民和其他黨派對執政黨的“監督性”,任何黨派、團體、階層都能參政議政的“平等性”。因此,我們要在毫不動搖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民主協商制度,從而“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人民民主的真諦,早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文/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