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縣大窩鎮大屋村村民活動室,村民楊華領到宅基地《集體土地使用證》時非常高興:“有了這個本本,我的宅基地我作主。”(9月22日《四川農村日報》)
農村要發展,產權制度改革是樞紐。大屋村是該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目標是通過產權確權頒證、搭建流轉交易平臺和投融資平臺,促進產權要素流轉,增加村民財產性收入。目前,該村完成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林權的確權頒證,正在推進宅基地使用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的確權頒證工作。
產權激活,民自作主,活力無限。該縣國土部門為該村首批辦理集體土地使用證的146戶村民頒發了證件。作為該村致富帶頭人,楊華有著自己的打算:“以前我用林權證貸款來發展產業,下一步就想用房子的土地使用證和產權證來貸款,擴大產業規模。”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之一,是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和各項權利。因此,在制定方案、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界定、股權管理、資產運營、收益分配、監督管理等各個改革環節,都要堅持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管,以陽光公開確保公平公正。
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是一板訂釘,十拿九穩,都需要順勢而行,甚至摸著石頭過河。村產權制度改革與其他各項改革一樣,不是為改革而改革。各級政府不能把改革當招牌圖虛名,急功近利求轟動效應,而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直面挑戰迎難破難。因此,各級黨員干部更需勇于擔當,凝心聚力,厘清思路,明確要求,把握政策,熟悉操作,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各級黨員干部勇于創新,才做到開拓前行,德政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