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案已然發布,72家試點企業就緒“待發”—央企降薪似乎已經轟轟烈烈地進入了倒計時。
盡管如此,圍繞央企降薪之舉的諸多爭議卻依然懸置:央企高管的薪酬到底算不算高?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高管薪酬的高低?制定相對公平合理的央企高管薪酬需要哪些配套改革?
君百略管理咨詢公司CEO張政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央企高管薪酬絕對數字的高低,并不能與激勵效果畫等號,這往往是外界質疑央企高管薪酬過高的一個原因;而央企薪酬的調整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
所謂的“央企高薪”
央企高官的薪水究竟有多高?
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Wind 資訊推出的“2013 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統計顯示,2013 年央企上市公司(包括央企控股、參股公司)中有259 位董事長,年報披露從上市公司中拿年薪的83 位董事長2013 年平均年薪為84.63 萬元;其中,年薪過百萬元的有19位,占比為23%。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2013 年我國滬深上市公司主要負責人平均薪酬水平為76.3 萬元,全部負責人平均薪酬水平為46.1 萬元。
這種對比尚不能說明央企的薪水之高,因為雖然同樣都是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公司的經營規模及其盈利能力都大有不同,通常來說,央企參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規模量級普遍都要大于普通的股份制上市公司,由此,量級不同,薪酬水平當然會有差異。
央企的薪酬之最來自于金融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央企高管最高收入者為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年收入為598.09萬元,同時,16家上市銀行高管的平均年薪為94萬元,其中董事長和行長的平均年薪分別為171萬元和235萬元。
著名經濟學家、全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華生就表示:“工商銀行招聘一個副行長,市場化的人才沒有上千萬元,那都是三流。”
可見如果按照市場化標準,金融業的所謂“高薪”甚至不值一提,按照華生的統計,目前國企負責人比政府官員同一個級別的工資高了5~8倍,但是央企、國企與同等規模的民企CEO的收入相比,與真正市場經濟的企業相比,其工資卻是對方的1/10~1/50。
而華生同時也拋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央企薪酬的絕對數字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央企高管的薪酬要能夠與其能力、業績相匹配。
所以,央企高管的薪酬到底應該朝哪個方向走成為時下討論的重要問題。而《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普遍被外界解讀為央企高管的“限薪令”。
比如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就公開表示,要逐步減少央企管理層和員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線員工傾斜。農業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張云在面對記者提問時也表示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上述決定。
有消息甚至顯示,國有銀行董事長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水平的30%左右,削減后的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雖然這只是基本工資的調整,并沒有涉及績效獎金的部分,但按照這樣的說法,央企降薪幅度相當“可觀”。
張政軍告訴記者:“如果把中央企業一把手的工資系數比作1的話,那么副職的系數就是0.5~0.8,大多數企業一般都是就高不就低,通常也就是0.8,中層的系數通常是0.5,基層(指的是母公司的基層員工,不包括子公司)的系數就是0.1~0.2。”由此可見,央企高管與員工的薪酬差距僅僅在10倍以內。
“再來看看美國,四五年前美國企業高管與員工的薪酬差距是500多倍,中國把所有類型的企業放在一起,薪酬差距是200多倍,日本的薪酬差距則是最低的,最多時是50多倍,最少時是10多倍。” 張政軍告訴記者。
顯然,薪酬差距與企業競爭力并不構成明顯的對應關系,按照張政軍的說法,薪酬的高低與企業的激勵并不能直接畫等號。這也就意味著,飽受爭議的央企高薪,應該另有“病灶”。
高水平的大鍋飯:根源在收入與風險不對稱
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邵寧一語道破天機。
邵寧指出,“沒有建立優選和市場化的淘汰機制,不稱職的高管無法流動,無法淘汰的僵化機制,導致了央企高管的收入和風險不對應,導致央企高管的年薪制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大鍋飯,引發了社會的意見。”
按照邵寧給出的解釋,目前國企的工資水平是改革過程中的一個權宜之計。“以前的國有企業待遇比較低,所以留不住人才,這是以前國有經濟曾經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國資委成立之后,實行了一種半市場化的年薪制辦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收入水平比市場低,但是比公務員要高,也是一個無奈的辦法。既不能市場化也不能行政化,這是改革過程中非常無奈的選擇。”
如今的情況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有企業的高管入口已經開始多元化了,比如可以通過組織、調動,可以通過內部提拔,可以參與競爭上崗,可以參加海內外的公開招聘,多種途徑都可以作為入口,成為國有企業的高管。但是,出口到目前為止始終只有一個行政化的出口。”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央企高官不適合當前崗位工作需要調動時,組織上有責任要給他重新安排工作。由于能夠讓各方面、尤其是當事人都滿意的安置的地點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人員的流動性和優化配置非常難,因此盡管大家都知道某位高官難負其職,但由于無處安置,只好繼續留任。
這也是央企高薪備受質疑的根本性問題。公開報道顯示,中國鋁業2014年上半年爆出凈虧損41.23 億元的天文數字,成為了中報“虧損王”。而中國鋁業董事長熊維平2013 年的年薪為77.03 萬元,位列2013 年央企上市企業董事長薪酬排行的34 位,成為“高薪養懶”的指摘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