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型。此類官員秀“愛民”、秀“清廉”、秀“簡樸”,秀自己如“及時雨”般急公好義。
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是秀“簡樸”的典型。落馬前,坊間就將其戲稱為“六百帝”。萬慶良在2011年就“房價飆升廣州市民幸福嗎”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年輕人要轉變觀念,從有住房變成有房住,租房也可以,“我工作20多年還沒有買房,還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的宿舍,每月交房租600元,當然政府補貼一些。”在廣州臨江地段,珠江帝景小區的市場租賃價格遠不止600元。萬慶良秀“簡樸”未果,“六百帝”的綽號卻不脛而走。
今年7月“落馬”的天津市原政協副主席、公安局局長武長順,坊間人送綽號“武爺”,他“秀”的則是“江湖義氣”。“武爺”在天津市公安系統工作40多年,加上性格豪爽,外出時經常一身便裝,被一群穿著警服的下屬簇擁著走在前面,顯出一股“江湖氣”。
盤點落馬官員綽號:官員的綽號往往是腐敗的信號
——“貪腐墮落”型。此類官員的特點是貪得無厭,獨攬大權,且肆無忌憚,幾乎在任上時其為所欲為的情形就已經被當地群眾熟知。
已經被處以死刑的湖南郴州原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曾錦春曾被當地群眾稱為“曾礦長”,他曾在擔任市紀委書記同時兼任郴州煤礦整頓小組的組長,獨攬礦權,借此身份大肆索賄。
2013年被免職的四川雅安原市委書記徐孟加,被舉報稱其貪腐、淫亂、以權謀私,因其“錢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間戲稱為“徐三多”。湖北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被稱為“五毒書記”,坊間傳他“吹、賣(官)、嫖、賭、貪”五毒俱全。
官員綽號:民間的“市井化”解讀
“過度集中而缺乏制約的權力和社會支配能力,使得一些官員能夠偏離法律軌道,缺乏有效監督又導致個別官員違法違紀時肆無忌憚。”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楊天保說,“官員是公眾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群眾看在眼里,一些地方‘權力的市井化’自然導致民間解讀的‘市井化’,由此產生了貪腐官員的綽號。”
廣西師范學院公共傳媒學者方邦超認為,坊間綽號是官員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集中反映。這些落馬官員的作為,早在被查處之前,就已經以綽號、民謠等方式在群眾中口口相傳了。
近年來,一些城市官員熱衷于搞城建,借舊城改造、交通建設等項目塑形象、添政績,甚至謀取私利,許多二三線城市的城建項目多,拆遷征地工作繁重,不少貪腐官員的綽號也由此得來。
據報道,季建業在“落馬”前經常強勢推進各種大項目,在沒有規劃的情況下現場辦公、現場拍板,事后再補手續。他拍板的市政工程項目,督察力度很大,有時甚至要一日一報。
方邦超說,搞形象工程,城市“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固然可以因為“看得見的政績”而受到賞識和提拔,但是如果工作中漠視法規,不按程序逐步推進,而是搞起“一言堂”,遲早會因為違法違紀受到相應的處分乃至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