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落馬官員”或多或少都在當地有著這樣那樣的綽號。透過這些帶著戲謔色彩的綽號,往往能“窺斑見豹”,尋到貪腐官員“東窗事發”前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特點,也能讀出當地群眾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說。這種“坊間口碑”往往寥寥幾字,便將一個腐敗官員“丑態陋行”刻畫無遺。
面對這些綽號,領導干部應有所警醒。綽號從某種程度能反映出干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出現了“偏差”,應該及時糾正,發現問題。
盤點那些落馬官員的綽號
——“大拆大建”型。一些官員把上項目、搞工程作為增添政績和仕途升遷的手段,綽號也由此而來。
在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個大工地,他本人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機市長”和“砍樹市長”等綽號。
季建業并非個案。十八大后落馬的首位省部級官員、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曾是因拆遷而出了名的官員。在其擔任成都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因為拆遷而被成都市民稱為“李拆城”。
還有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人送綽號“拆遷大佐”。他曾被媒體曝光在群體性事件中私自“調動警力”,并因大拆大建、學日本語氣說話而被當地老百姓戲稱為“拆遷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