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深圳國資發起設立的并購平臺“遠致富海”開始出手。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遠致富海成立后,一度運作低調不為外界所知。今年1月,在深圳前海出現了一家關聯機構:深圳遠致富海二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隨著自身平臺建設工作的完成,“遠致富海系”國資產業并購平臺近期先后牽手兩家上市公司,通過計劃發起設立并購基金和定向增發等方式參與運作。
業內分析,從已經披露案例的內容來看,當前資本市場盛行一時的“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有望成為其主流打法。
牽手上市公司茂碩電源(0.00,0.000,0.00%)就是典型一例。茂碩電源今年5月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深圳茂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于5月20日與深圳市遠致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公告顯示,合作雙方將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32.54,0.440,1.37%)、高端裝備(6240.90,71.060,1.15%)自動化以及上游具有核心技術關鍵元器件產業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并就具體投資標的在資金或其他方面開展合作,條件成熟時可由茂碩電源與遠致富海共同出資和募集成立產業基金。
投資領域除了上述三項外,還包括新能源(1311.40,7.220,0.55%)汽車智能充電站。根據協議,各方投資時盡可能選擇能取得控股權的投資標的。在同等條件下,茂碩電源具有優先收購權,以股票或現金方式收購。
茂碩電源表示,此次簽訂協議是為了后期的戰略部署及獲取更多并購機會而進行的合作,可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拓寬盈利渠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遠致富海此前宣稱的來看,控股權收購模式應該是其主流打法,其一般做法是聯合深圳市屬國有產業集團或上市公司共同收購有潛力的企業股權及有價值的資產股權,成為其控股公司,通過企業重組、業務優化、兼并收購和管理層激勵等諸多手段實現核心業務增值,以出售、借殼或上市等方式退出實現收益。“該案例中雖然上市公司方不是國資企業,但其打法應該就是未來遠致富海的主流手法,而關注的行業也十分契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后續運作值得各方關注。”上述人士表示。
除與上市公司合作發起成立產業并購基金外,按照遠致富海官方的介紹,其中的參與方式之一還包括定向增發。在去年某內部論壇上,遠致富海董事同時也是深圳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就向與會的多位上市公司老總拋出橄欖枝,希望有合作機會。
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遠致富海的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業務已經落子。今年4月21日,上市公司特力A(10.29,0.070,0.68%)推出定增預案,公司擬以8.4元/股的價格,向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77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6.468億元,募資凈額用于建設特力水貝珠寶大廈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控股股東特發集團擬以現金認購600萬股,深圳遠致富海珠寶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擬現金認購7100萬股,鎖定期三年。
資料顯示,深圳遠致富海珠寶產業投資企業成立于2014年4月18日,認繳出資額6.2億元,其中深圳市遠致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48億元,持股40%;深圳市萬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655億元,占比58.95%,為基金公司有限合伙人(LP);深圳市遠致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佳合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伙)各持股0.97%和0.08%,為普通合伙人,即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