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轟轟烈烈的開展,“聯(lián)系群眾”這個短語日漸“火” 了起來。這讓筆者不經(jīng)意想到一個問題,“群眾”的反義詞是什么呢?通過百度得出的結(jié)論是:領袖,骨干。個人認為,這里的“領袖”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為“官員”,“官員”的含義是“管理者”;反之“群眾”的含義就是“被管理者”。那么聯(lián)系群眾的主體就是官員,主題也就是要讓官員多和群眾聯(lián)系、交流、溝通,讓官員知道群眾需要什么,他們應該為群眾做什么。
目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階段已接近尾聲,我們來會想一下,在我們?nèi)罕娐肪€在我們身邊是如何開展的呢?
網(wǎng)上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段子“最近,陸續(xù)發(fā)現(xiàn)各地領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會親自打傘,有的會親自開車門,有的會親自拎包,有的會親自拿水杯,有的親自寫講話稿,值得可喜的是,有的居然親自和老婆睡了……其實人民群眾對領導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生活能基本自理就可以了。”,雖然他是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但它從實際上反映了教育活動開展的成效。所以總的來講,從上到下,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shù)干部思想素質(zhì)高、黨性原則強、工作履職盡責、善于服務群眾、作風過得硬,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提升。然而,不可否認,少數(shù)干部作風飄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講黨性原則,利用新形式主義開應對形式主義,混淆活動主體,把所有的任務下壓,讓村社干部和普通黨員成為了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
筆者認為:是上級的官僚主義造就下級的形式主義。
每位干部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進行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要對照標準,認真查找自己是否有在思想上脫離群眾、在心理上鄙視群眾、在言語上傷害群眾、在行為上疏遠群眾等行為存在。要不怕揭丑亮短,要敢于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行動上狠抓落實,嚴防走過場、流形式,對于確實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對癥下藥,盡快清除病根。要以此次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jié)、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要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成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活動,認真借鑒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路活動好的做法和成功經(jīng)驗,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各環(huán)節(jié)工作落實,緊握群眾路線活動的主體命脈,注重群眾參與,接受監(jiān)督檢查,確保活動實效。
作者:心系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