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著,噻呋酰胺,現在是推廣最新的一種農藥,防治紋枯病,效果特別好。”在宿城區蔡集鎮張油坊村的一片農田里,農技專家和技術員們正在對水稻紋枯病等病情和水稻縱卷葉螟等蟲情調查監測,并現場指導農民科學防治。(中國三農網 8月25日)
連日來,宿遷全市各地農技人員紛紛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加強紋枯病等水稻病蟲害的科學防治工作,力爭奪取秋季大豐收。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起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務實求真,廣大人民群眾的所期,沉下身子,深入基層,行走于田間民眾之中,了解實情,傾聽意見,謀發展,做實事。
開展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實踐場地就是在田間地頭。作為與農民打交道最緊密的基層干部,如果不深入農村,只是在辦公室指手畫腳,紙上談兵,那就是脫離了實際,不僅體察不到民情,為群眾解決不了實際困難,反而助長了官僚主義作風。
轉作風、除“四風”、推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縱深推進,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無疑就是廣大干部,能不能落實到行動中去,又以怎樣的姿態去付諸行動?南充市黨員干部把田間地頭當作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陣地和課堂,為農民朋友分憂解難,這就是民有所呼,必有所應,這就是以實際行動徹底轉作風的決心。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只有把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真正落實到老百姓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送給老百姓更多的實惠,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群眾路線原來就在自己身邊,才能真正達到學習實踐活動之根本目的,老百姓才會打心眼里說共產黨好,群眾路線才會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