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務院決定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7月13日,國務院出臺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7月2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出臺了8個方面30多條政策措施。在標準層面,7月上旬,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中德電動車充電標準統一啟動,新充電標準草案發布,充電接口的標準統一指日可待。
一個月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連續出現多項重大利好,這在近十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實屬罕見。系列政策不僅掃清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如地方保護等障礙,還給互聯網新玩家提供了入場的可能性。零部件的三大核心——電池、電機、電控等相關廠商也成為直接的受益者。
2013年,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2萬輛,比過去4年的總和翻了近一番,2014年上半年,全國生產新能源汽車超過2萬輛。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三個條件,產品、政策和用戶培育。在產品一側,目前各家車企都已經有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或者規劃,特斯拉今年的入華也在和國內企業培育用戶市場,此時,在政策上進行鼓勵恰逢其時。
“國務院最近的政策可謂對癥下藥,都指向了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幾個問題。”比亞迪汽車副總經理李云飛對騰訊科技說。“比如統一全國補貼目錄,破除地方保護的重要意義不亞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甚至是同等重要。”
地方保護堅冰將消融
李云飛所說的地方保護主義,是比亞迪此前一直在遭遇的煩惱,主要是由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不一導致的。
新能源汽車在補貼上的政策是,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純電狀態下行駛里程超過5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中央財政將給予4.75萬元—5.7萬元的補貼(2014年后每年遞減5%)。在政策大框架之下,各地相繼出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雖然,大多數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所采取的標準與國家標準一致,但也有個別地區將本地車企近期不準備生產的車型排除在外。
今年初,在比亞迪最新一款的插電混合動力(既可用電,也可用油)“秦”上市后,比亞迪在上海和北京遭遇了不同的對待。上海市場是開放的,比亞迪很容易進入該市場,用戶不僅免除牌照費用,還可享受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雙重補貼。
北京的補貼目錄則把比亞迪和上汽的新能源汽車排除在外。因為,北京市僅對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給予補貼,不包括國家補貼政策中的插電式混動車型。這意味著。除非北京的本土汽車企業北汽推出了混動車型,并能享受政府補貼,比亞迪和上汽等汽車廠商可同等對待。
此次,在國家要求各地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后,新能源汽車的地方保護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李云飛表示,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后,各地何時才能出臺細則正式推進此政策,需要后續觀察。由于國務院的指導意見原則已定,各地的細則不會有太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