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等外企難獲補貼
由于電動汽車本身沒有排放,采用1.6T以下的標準來征收車輛購置稅這并不合理,本月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也是一個早該解決的問題。
國務院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在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后,特斯拉等外企也成為受益者,但在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政策出臺后,特斯拉被排除在補貼目錄之外。
一位電動汽車的行業人士表示,特斯拉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很不相同。特斯拉像是
“土豪”的電動玩具,單價較高,即使擁有補貼對整體的車價影響不大。
對定價在10-20萬之間的電動汽車而言,在減免牌照費用后,免征車輛購置稅對總體車價的影響非常可觀,用戶更愿意接受。
充電衍生新商業模式
個人充電樁安裝遭遇小區物業阻撓,公共充電設施難以作為基礎設施鋪開,充電標準不統一,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點。
針對上述問題,《意見》制定了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充電標準和服務、用地和用電價格等政策體系,要求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允許充電設施經營企業依法向電動汽車用戶收取電費和充電服務費。
這意味著,單是充電問題便可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參照國外和香港地區的充電經驗,一個可行的充電商業模式是,整車充電的充電站可與加油站類似,充電站可通過充電零售價和網上購買電價之間的價差和收取一定充電服務費用獲取利潤。收費結算方式可以采用現金、信用卡,也可以借鑒傳統加油站的加油卡和油票等方式。由于電價明顯低于汽油價格,充電站的潛在盈利空間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