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周期顯示,本周是一個轉折的時間窗口。從大盤看,上半周市場反應正面,周一滬指升幅近1%,至周三最高上攻至2075點。滬市的單日成交量在周二和周三放大至1000億元的“活躍量”底線。不過,多頭下半周無力為繼,中小盤題材股的拋壓洶涌而至,導致創業板反復下跌,跌幅達到3.93%。7月的新股認購下周開鑼,當前A股的主體運行邏輯仍然圍繞新股波動。
增量資金為打新
上半年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基本公布完畢,主要數據不太差,甚至好于市場預期。二季度GDP增長7.5%,6月新增貸款余額超過1萬億元同比大增25%,為最近5年同期該數據之最,讓市場頗感意外。GDP的增長無疑得益于當季一系列政府微刺激政策,而新增貸款數據則凸顯了市場資金面并不緊張,A股大盤不應如此沉寂。
觀察市場交投情況,滬市單邊成交在本周增加不少。不過,從兩市整體看,這種增量又并不明顯。最近五周,滬市和深市的周成交量分別為:3492+4982=8474億元、3187+4940=8127億元、4326+6542=10868億元、4312+6439=10751億元和4629+6059=10688億元。
由此可以得到兩個特點:一是最近三周A股整體較之前增量,上了一個臺階,但滬指為首的大盤并沒有顯著上升,創業板為首的中小盤指數反而下調,可以判斷增量資金主要沖著打新的儲備市值而來;二是本周滬市增量、深市縮量,但兩市總體水平一致,實際上就是部分資金流向了滬市,目的應該也是儲備打新市值,畢竟這一輪滬市的新股數量和深市平分秋色。
也就是說,除了針對打新儲備市值的需要,并未有要做行情的新增資金入場,無人鳴鑼開道,系統性行情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