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天下公司》目前各家公司公關的首要對象是各地方政府,一旦進口車的利潤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在地方合資公司的發展。
業內人士:從對外貿易包括投資的角度來說,整個汽車業從資本投資來說,有3/4是外資控制,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汽車業是地方政府保護的首要對象。進口車品牌除了極少的特別頂級的奢侈品牌,大部分都像德國的三強寶馬奔馳奧迪,都已經很早就國產了,像沃爾沃,捷豹、路虎這些,包括雷克薩斯都已經獲批了,或者正在努力進行國產。這個時候如果進行反壟斷,對它們的合資伙伴,包括投資都會有影響。
在以合資車企主導的我國汽車業中,另一個被普遍詬病的就是零部件的壟斷。
在目前合資車企生產制造當中,對零配件體系的控制上,基本都是外方“說了算”。這也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供應商體系的成長以及生存空間,同時外方也從零配件上游制造產業“二次賺錢”。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曾持續關注汽車售后服務的配件壟斷和技術壟斷現象。他們披露的報告顯示:汽車原廠配件的縱向壟斷包括,規定供應商設計的零部件的知識產權歸整車廠家;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4S店在維修時必須使用原廠配件等常見不鮮的現象。
汽車專家賈新光認為,一旦進行處罰將同時涉及汽車零部件市場。不過即使進口車降價,對于自主品牌汽車影響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