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央行降息與否的討論正在擴散開來。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8%。
此前,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稱,中國經濟處于準通縮已成共識,需要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近期要考慮用“降稅、降息、降準”的辦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前日,央行剛剛發布了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和金融統計數據。最新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增速創一年內新高,6月末,M2余額12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
針對最近M2數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態稱,市場流動性比較充沛,恰恰反映了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對于穩增長、調結構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央行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結構調整,靈活地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既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換代。下半年的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關鍵是調整信貸結構,盤活存量。
市場的觀點認為,M2增速可能會成為未來政策束縛的因素。昨日,宏源證券研究所經濟學家孫海琳預測:“三季度M2很難到14%以下。”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前兩天國務院開會討論對于兩次定向降準是否力度過大的問題。據接近政府的人士表示:“對于GDP7.5%的增長,國務院更關注的是經濟已經企穩,如果貨幣投放太多,會擔心通脹壓力,如果經濟還行,貨幣就不要太松了。”
針對GDP最新數據,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稱,經濟內生下行壓力猶存。銷售持續低迷,三季度房地產投資仍有下行空間,外需改善難有增量,仍需依靠寬信用、寬財政托底經濟。財政政策將扭轉八項規定帶來的被動緊縮,財政支出將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會繼續采用定向寬松措施,主要針對“三農”、小微企業以及財政穩增長領域,此外,6月以來信用端的寬松正在加速發力,預計將成為托底經濟的重要抓手。
“二季度數據并不難看。”上述接近政府的人士稱,目前,從國務院層面關注的M2和GDP數據來看,“三季度過去了半個月,由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新增銀行貸款一道組成的‘克強指數’開始回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5月來,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30843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4%。1~6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087小時,同比減少7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