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用地供應7.6萬公頃,同比下降7.7%。這顯示樓市下調對土地供應的影響逐漸顯現。
此外,工礦倉儲用地供應7.0萬公頃,同比下降25.4%;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供應11.6萬公頃,同比增長15.2%。綜合下來,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26.2萬公頃,同比下降5.5%。
因近年房價漲多跌少,作為影響房源供應的主要因素,房地產用地供應一直為外界關注。一旦土地供應減少,憂慮未來房源供應減少的觀點就會增多。
雖然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但結合近幾年的同期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用地的實際供應量并不算少。
2013年上半年房地產用地供應8.24萬公頃,2012年這一數據是5.97萬公頃,2011年同期則是7.02萬公頃。
在2011年至2014年四年間,平均每年上半年房地產供地約7.2萬公頃,2014年的7.6萬公頃已經超過了這個平均數。
今年樓市正在迎來拐點,大部分城市房價跌勢漸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已經有55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對7月房價數據解讀稱,據初步測算,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均呈小幅回落,分別下降0.4%、0.5%和0.5%。
樓市走勢直接影響土地供應。一方面,房地產企業購地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土地供應方——地方政府也不愿在土地市場低迷之時大量低價出售土地。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480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
前述國土部公布的房地產用地其涵蓋范圍更廣,除房企購置的土地外,還包括保障房用地,出讓方式除招拍掛公開出讓外,還包括劃撥和協議出讓的部分。所以它與統計局方面公布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會有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