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數據顯示,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開發商土地購置面積大幅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積有所增加。另外,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房屋施工面積、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出現收窄,表明了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全面趨冷的態勢。
從今年上半年整體市場表現來看,年中年房企業績不佳,樓市降價潮蔓延,全國多地商品房銷量萎縮。從政策層面來看,多地已出臺“微調控”政策,限購松綁城市增多,但效果還有待市場考察。專家表示,商品房銷量和土地成交量下跌是意料之中的事,下半年樓市仍將處于調整期,房價下行壓力明顯。
上半年商品房銷量和房企拿地面積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伴隨銷量的下降是庫存的高企。數據顯示,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483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與此同時,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達54428萬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1026萬平方米。
“不同地區房地產價格也出現了分化,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往下調整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同比基數比較高,今年的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8億平方米,去年同期是5.1億,而且去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30%,在這樣高基數的情況下出現回落也是很正常的;二是市場自身的內生調整需要,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落也是一種向理性回歸的正常反應。
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在接受中新網房產頻道的采訪時也表示,商品房銷量和土地成交量下跌是意料之中的事,這和去年樓市快速增長基數高有關系,另外去年有許多項目提前入市,房價漲幅過快,所以造成今年銷量漲幅回落。
不僅僅是銷量下降,土地市場上半年也呈現降溫態勢。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480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對此,中新網房產頻道采訪了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他表示房企購地面積降低說明土地市場趨冷,上半年多數房企銷量不佳造成資金鏈趨緊,并且開發商對房地產前景的預期影響了拿地的熱情,總體來說全國房市下行的壓力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