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各種關于房地產論調,但公認的事實是,樓市正處于下行調整階段。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6月,其監測的42個主要城市累計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4%,同比下降22.8%,仍處于2012年以來單月較低水平(春節假期所在月份除外)。環比來看,28個城市下降,其中成都由于5月成交基數較大致使本月降幅明顯,為65%;廈門(樓盤)漲幅最大,達54%。同比來看,33個城市下降,汕頭(樓盤)下降幅度最大,為91%;徐州(樓盤)同比增幅最大,為171%。而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環比上漲,二三線城市環比下跌,同比均呈現下降趨勢。
市場降溫,加快地方救市的節奏。6月底,呼和浩特(樓盤)第一個明文取消了限購。對此,上海(樓盤)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從目前的做法看,明降的做法還不多,但很多城市已經采取了暗降的做法。不過,此類救市在短期內并不能有效提振市場成交。
在他看來,6月份市場成交量不及5月,說明市場看跌情緒依然較重。目前銀監會定向調整了商業銀行存貸比,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在升溫,但并沒有直接涉及住房市場。而此前央行對商業銀行的房貸進行了窗口指導,但效果還不明顯。加上7-8月是樓市銷售的傳統淡季,因此目前市場的降溫態勢還將延續。
北京(樓盤)1.8萬套自住房攪動市場
6月,北京市新房市場毫無升溫跡象,反而繼續下行。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6月25日,6月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含保障房)網簽量為4045套,扣除保障房后,純商品住宅成交2516套,比上月同期下降25.1%,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2.7%。2014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含保障房)網簽量為31890套,扣除保障房后,純商品住宅成交22645套,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5.5%。
北京樓市整體降溫的態勢依舊維持,市場觀望心態還在蔓延。不過,平靜的市場上仍舊掀起了一絲浪花,6月下旬,北京首個自住房金隅匯星苑以2.2萬元/平方米的均價搖號入市,迫使周邊項目出現了大幅度的價格松動,個別樓盤甚至出現了排隊搶房的熱銷景象。
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公開信息統計,從2013年11月29日第一個自住房項目開始申購以來,截至目前,自住房項目入市量已達11個,合計供應住宅套數約為1.8萬套,合計供應面約為160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自住房對北京樓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場都造成了很大壓力。尤其對定位剛需的產品造成了很大沖擊,也將拉低北京樓市商品住宅的銷售均價。“雖然中簽率極低,但房價低于周邊項目30%的誘惑攪動了購房者的買房心理,進而給樓市預期造成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