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走向藍海
海洋經濟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一環,海工裝備的擴容,也帶來了海洋交通運輸和海上石油開采等海洋經濟的發展。而我國的海洋經濟還是以資源做支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我國海上油氣開發也在大提速,中海油今年推出33個開放區塊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區塊數量為近年來單次最多。正在編制的“十三五”能源規劃也把海洋油氣作為增加國內油氣供給的重要途徑。
在二級市場,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山東墨龍、海默科技和神開股份都有和海上油氣開采相關的業務。山東墨龍是國內惟一全產業鏈一站式石油鉆采裝備制造商,同時公司的產品也應用到頁巖氣的開采。據國土部公布的數據,截至7月底全國共設置頁巖氣探礦權54個,累計投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集海工裝備和頁巖氣概念于一身的山東墨龍,從5月初至今,公司股價幾乎翻了一倍。同樣,做鉆井、油田綜合測試的海默科技和做石油天然氣專業鉆采設備生產的神開股份也有著頁巖氣的概念,兩家公司股價也是一路攀升。
另外,做海工設備產品運輸的中遠航運和油運業務的中海集運也受益于海洋經濟的大發展。目前,在干散貨和油運主業持續低迷下,各家航運公司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盈利點。中海發展的下屬子公司中海LNG與中石化合資建造6艘17.4萬立方ING船舶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總造價約為78億元。計劃6艘船舶將于2016年至2017年期間陸續交付為中石化的APLNG項目服務,20年的合約期運費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