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服務市瞅迎來井噴
通用飛機數量的上升,也將會提升飛行模擬機培訓服務和航空維修服務的市場需求空間。中信海直主營業務包括海洋直升機運輸服務、陸上直升機服務和飛機維修業務等。占據中國海上直升機運輸業務近60%的市場份額。
此外,海特高新主營業務已經涵蓋了航空新技術研發與制造、航空維修、航空培訓和航空金融服務四大板塊。其中航空維修及研發制造業務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據公司業績80%左右。由于維修業務高達65%的高毛利率,隨著航空維修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能夠促使公司業績步入增長快車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業績還尚未得到體現的航空培訓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發力。航空培訓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33%。未來隨著昆明基地新增模擬機就位和新加坡基地陸續投產,航空培訓業務預計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政策東風助力
近期,中船重工和中船工業兩大船舶集團加速資產整合,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堅實支撐。在眾多航空航天股票估值高企之際,海工裝備或成為軍工炒作切換的熱點。本周,航空航天系股票深度調整,海工裝備概念股如江鉆股份、山東墨龍、振華重工表現依然強勢。
船舶集團資產整合加速
相比其他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中船重工和中船工業兩大集團并不落后。而且中船重工的整體上市路線還走在其他軍工集團的前列。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指出,中船重工的資產整合阻力最小,因為該集團下屬單位以企業為主,涉及到事業單位改制的事項較少。作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惟一負責船舶資產上市的中國重工,在資產整合中已經為相關資產的分類監管提供了方向和標準。今年1月,中國重工完成了對大船集團及武船集團等相關水面艦船資產的收購后,新增了航母、導彈驅逐艦、常規艦艇等軍工重大裝備生產業務。目前,中國重工還不斷有核心資產注入,據本周最新報道,中國重工正對相關科研院所資產進行分類,分類方案有望在今年底出臺,具體的資產注入方案正在等待國務院正式文件的下發。
中船工業集團旗下的公司也在加緊整合。從今年4月份開始停牌的廣船國際就擬注入華南地區造船業務等相關資產。由于中船工業集團上市公司中以民營資產為主,多家分析機構認為,該集團未來軍品資產注入預期較強。
業內預計,兩大船舶集團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必將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提供重要支撐。自十八大中央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以來,我國針對海洋開發的力度就不斷加大,自主研發已經成為重中之重,相關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隨著政策扶植和設備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海工裝備將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
二級市場中與船艦制造有關的上市公司早就受到資金的關注,中國船舶、舜天船舶和*ST鋼構都有不俗表現。中國船舶所在的中船工業集團研制的軍船幾乎涵蓋了我國海軍所有主戰艦艇和軍輔船裝備。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凈利潤同比增長143%,由于前三季度完成工作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使得收入總額增加、毛利增加等原因,預期前三季度業績仍有望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