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頻遭反壟斷調查 專家稱并非選擇性執法
微軟是今年反壟斷風暴最新卷入的一家外資企業。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證實正在對美國高通公司開展價格壟斷調查,7月11日,高通公司總裁第三次率隊到國家發改委接受反壟斷調查。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對美國交互數字公司(IDC)發起反壟斷調查,在該公司作出整改后,發改委才在今年5月宣布中止調查。
外資企業頻頻卷入反壟斷調查,有人發出“中國反壟斷調查針對外資企業”的言論,還有聲音猜測此此次微軟被查有著特殊背景。
對此,時建中認為,對外資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這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背景,非要說有背景,它們的違法事實才是最大的背景。
“這一年多反壟斷執法力度明顯加強,”時建中指出,但中國的反壟斷法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各類企業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存在選擇性執法。
時建中表示,反壟斷法的目的主要是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公平競爭意味機會均等,在公平而充分的競爭下,所有市場主體都可分享市場機會,而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隨著競爭的加劇,一般來講產品價格會下降,質量也會提高,因此,競爭可以給經濟帶來繁榮,也給消費者帶來福利。
時建中指出,近期反壟斷調查頻頻發力,凸顯了政府反壟斷的決心,而之前反壟斷之所以沒有現在密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缺少反壟斷執法的基礎和經驗,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才開始實施,執法機構自身也需要積累經驗,而且任何調查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進行嚴格取證,把案件事實搞清楚,這都需要時間。
時建中提醒,隨著反壟斷執法力度加大,企業特別是違法企業掩蓋違法行為、反執法的技巧也在增加,反壟斷是一個反復博弈的過程,這就需要反壟斷機構繼續加大查處力度,積累經驗,適時果斷出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