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韓榮君 通訊員 王博 李青竹
(資料圖)
“來這里旅游的人真多,幸好我們提前一周就訂好了酒店,再晚還真沒地方住了。”在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車村鎮龍王村木札嶺景區山腳下的云漫柒舍民宿里,來自平頂山的李女士和閨蜜們正在院中品茗暢談。
初秋時節,走進嵩縣,滿目蔥蘢、涼爽宜人,游客暢游在山水之間,賞美景、研學游、住民宿、品山珍,一路風景一路歌......
近年來,嵩縣依據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家庭賓館,采用“政府引導、村集體牽頭、農戶參與、市場運作”模式,盤活閑置房屋、老舊民居,精心打造特色民宿,構建村集體、農戶與經營主體多方合作機制,讓農房變客房、村民變“管家”。先后建成農家賓館和特色民宿1151 套,帶動就業 2.6 萬余人次,旅游綜合收入 3.6 億元。
“前些年都開始建民宿了,當時我的心里也上慌著急,原來的家庭賓館容量小,檔次也不高,所有想再擴大提升一下,就向銀行申請了200萬民宿信貸款。”陳新芳就是龍王村最早開辦家庭賓館的農民之一,2000年,在銀行的幫助下,他貸款10萬元,對自家的老院子進行了改造,從最初的12張床發展到現在的160張床,年創收入10多萬元,靠旅游走上了致富路。但隨著生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陳新芳又有了新的想法。
“現在旅游形勢這樣好、發展的也快、我想通過貸款再蓋一所高端一點的民宿,接待全國各地的游客,真心的希望政府和銀行能大力支持。”陳新芳說,隨著旅游產業擴大和游客需求增加,傳統的家庭賓館因條件簡陋已不適應旅游市場的需要,很多群眾想發展高檔民宿來改變落后面貌。
“群眾想發展,又沒有資金怎么辦?”嵩縣科工局局長韓明業介紹,為了幫助農戶解決“貸款難、難貸款”,嵩縣瞄準鄉村發展融資需求,并依托相關政策支持,組織協調金融機構,以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為切入點,在全縣的中心村和生態廊道村開展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將綜合金融服務延伸到農村農戶,使農民足不出村,即能享受到產業發展的信貸資金需求服務,創新探索出“信用鎮+信用村+信用戶”的三級農村金融模式,獲評授信農戶可在貸款利率上得到優惠政策扶持,減輕了農戶融資成本,在全縣營造了“村村爭創信用村、戶戶爭當信用戶”的良好氛圍。
“今年3月,我通過鄉鎮授信金融扶持向銀行申請貸款30萬元,對自家的小賓館重新改造,升級為民宿,隨著景區的不斷發展,游客的需求數量增加,游客入住率高、生意越來越好”。云漫柒舍民宿酒店經理時冰冰對授信金融服務非常滿意。
自然優美的環境、干凈舒適的民宿,推動了龍王村產旅融合、三產融合發展,全村85%以上村民都在從事旅游服務業,現已建成農家賓館138家,床位10000余張,商戶32家,人均純收入達到3.5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元以上。
“作為金融貸款信用村,龍王村今年有16戶群眾通過‘民宿貸’優惠扶持政策,貸款300多萬元,用來發展民宿旅游產業,希望用金融活水,澆開高端特色服務優質的民宿之花。”車村鎮龍王村黨支部書記王丙申說。
政府主導、銀行主辦、黨群服務、農銀聯動,“信用村、信用戶”信貸金融服務不僅為群眾發展產業致富備好了“錢袋子”,也成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體現。嵩縣通過“三自組織”和“鄰里中心”、“鄉里中心”建設活動的開展,把貸款金融扶持“信用戶”授牌與“五星黨員、鄉村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比活動相結合,公開頒發授牌,倡樹“信用戶、“示范戶、“模范戶”新風尚,誠實守信、誠信服務讓經營者掙了票子,更有了面子。
目前,嵩縣圍繞沉浸式文旅、民宿康養休閑、牛羊養殖、打造中原藥谷等富民產業,在全縣建成31個普惠金融服務站,完成6個鄉鎮的鄉鎮、村、戶整體授信。全縣5家銀行已發展授信戶11942多家,授信額度為8334萬元,信用戶247家,信用貸款2450萬元,農戶純信用類貸款余額共7.85億元、養牛貸款余額2.03億元、食用菌貸款余額1.08億元、中藥材貸款余額5092.6萬元。全縣牛、羊總飼養量達分別達11.15萬頭、20.03萬只,帶動約3.2萬戶養殖戶,戶均增收1.5萬元,扶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0萬畝,成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