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孫書賢
7月1日,天高云淡。記者走進郟縣安良鎮牛村,只見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渠穿村而過,水渠里水流清澈,數座小石橋橫架渠上,與兩側的紅石房屋遙相呼應,讓人仿佛置身江南小鎮。盛開的月季花,更為這里增添了幾分靈動與詩意。
“做夢也沒想到牛村變得這么美,經常有外地人前來觀光呢!”坐在花園里納涼的村民李國停說。
【資料圖】
小村蝶變生態園
從郟縣縣城出發,沿著郟神快速通道到達安良鎮后,再向北行駛約1.5公里,便來到了牛村。
牛村總面積0.85平方公里,全村288戶953口人,森林覆蓋率超過90%。村內道路寬闊整潔,綠樹成蔭,上萬株盛開的月季,數萬棵石榴、核桃、杏李,把這里裝扮得分外迷人。散落其間的數棵古樹和20多間古屋,古香古色,韻味十足。其中,始建于清朝的李家大院,現有房屋18間,基本保存完好。
牛村最多的就是杏李樹,3月花開動人,8月果實飄香,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賞花、體驗采摘的樂趣,也讓牛村人的口袋鼓了起來。
然而,5年前牛村還是個不為人知的落后小村。近年來,牛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引水入村,進行了一系列人居環境整治。全村實現道路硬化,鋪設馬路彩磚6000多平方米,砌紅石墻1.5公里,修建健身廣場2處,增設百米家風家訓長廊1處,打造文化墻、美化墻1000多平方米,引建美化幸福自流渠400多米,還建設了休閑步道、文化廣場、村民服務中心等。此外,在主要道路和老房子旁的景觀石上,彩繪了十二生肖、七星瓢蟲、金魚等栩栩如生的3D畫,漫步其中,仿佛走入“動物王國”。
“綠成蔭、花飄香、路平坦、枝果掛、農村不比城市差,民風樸、古文化、新修渠、水聲嘩、秀美牛村是我家”。這首當地廣為傳唱的歌謠,正是如今牛村的生動寫照。
美景美食引客來
牛村的綠色莊園里,處處皆綠色。桃子、杏李等果實掛滿枝頭,碧波蕩漾的肖河水成就了水上樂園,游客劃舟而行,樂不思蜀。餐廳里,中央空調驅逐了炎熱,一道道美食讓食客口舌生津。
“抓住機遇,就抓住了財富!”7月1日上午,在綠色莊園會客廳里,牛村村民李俊鋒說,2015年,他返鄉創業,投資50多萬元在村外建成了綠色莊園。莊園依托50畝(1畝≈666.67平方米)的杏李、桃子、桑葚采摘園,開辦了水上樂園、歡樂島民宿、莊園夜市,為游客打造集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的一條龍服務。
“沒想到一個偏僻小村居然有這么美的地方!”當天,在綠色莊園觀光的禹州游客周女士說。
如今,綠色莊園已成為當地娶親嫁女待客、取景拍攝的好去處。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綠色莊園內的夜市便熱鬧起來,燒烤、啤酒、篝火、舞蹈等應有盡有。李俊鋒說,入夏以來,“歡樂島民宿一房難求”。
在李俊鋒的帶動下,多名村民在村外開了飯店。村民牛二本的燜面館店面雖小,但風味獨特,不僅吸引了眾多本地食客,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來。“準備把面館全面裝修升級,爭取把牛村燜面的牌子打得更響!”牛二本說。
對此,郟縣縣委辦公室駐牛村第一書記周彪說,“休閑餐飲經濟讓牛村變得更牛氣了”。
香菇撐起致富傘
7月1日上午,在牛村的香菇基地,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傘,工人穿梭其中,采摘、分揀、入庫,忙碌而有序。村民張二風說,他60歲出頭,在這里干采摘工作,“一天60元工資”。
“目前是香菇的豐采期,每天產量約1500公斤,50名工人都忙不過來,還得繼續招工。”園區負責人李曉培說。
2020年,安良鎮在牛村試點發展香菇產業。牛村黨支部書記牛奇鋒說,如今該村已建設香菇大棚13座、烘干房和冷庫各1座,形成從制種、種植、采摘、貯存到加工、包裝、銷售于一體的香菇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0多萬元收入。
“目前,牛村正在進行設施全面升級,將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把牛村建成一個產業興、生態美、村民富的美麗村莊!”牛奇鋒胸有成竹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