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吉娜 通訊員 王騰飛 柳真真
“四垅小麥中間,種一垅煙葉,夏天收小麥,秋天收煙葉,一塊地有兩份收入。”5月15日,在寶豐縣肖旗鄉嶺灣村煙麥套種區,正在忙著移栽煙苗的張得紅說。
今年56歲的張得紅,是當地有名的種植大戶和致富帶頭人,他在肖旗鄉嶺灣村、柴莊村,石橋鎮高皇廟村等地流轉土地700余畝,種植小麥、煙葉等農產品。
“麥地套種煙葉,小麥通風好,籽粒大而飽滿,還能為煙葉提供屏障,大大減少煙葉黑脛病、花葉病的發病率。”張得紅說,他種植麥間套煙葉120多畝,在早春播種小麥、5月份移栽煙葉,可實現小麥畝產500公斤,煙葉畝產100公斤。
初中畢業的張得紅曾在煤礦做過工人,外出打過零工,在尋找致富門路時,他發現種植煙葉資金回籠快,效益可觀。2003年,他回到家鄉從零星、小規模種植開始,20年間,只要有技術培訓,他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在煙葉單行起壟、小苗移栽、覆膜增溫、病蟲害綜合防治、配方施肥、煙葉烘烤等新技術運用中,他都先學先試,一絲不茍。
經過不斷學習探索,如今,張得紅擁有20個育苗大棚、20座煙炕,成立了得紅興煙種植專業合作社,服務60多個煙農和周邊群眾。每到煙田管理的關鍵時期,附近的種煙戶都會不約而同地找張得紅問經驗、取真經,他們都相信跟著老張種煙葉年年都能大豐收。
“只要有人問他,他都把技術毫無保留地告訴鄉鄰。平時一有空,他都會到各家的煙田里轉一轉、看一看,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群眾對癥施治,減少損失。”嶺灣村黨支部書記余學軍說。
農業種植不僅使張得紅賺到了錢,還為村里中老年人等勞動力相對較弱的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農忙時節需要雇用大量人手,每年付給村民的工資就有40多萬元。“俺的10幾畝地都租給他了,一畝一年900塊錢,平時還在地里干活,每天還有六七十元的收入,比自己種著劃算。”今年69歲的嶺灣村村民張德功說。
“農業也是一門學問,活到老、學到老,得不斷地學習技術,緊跟著時代跑。”在平頂山市2022年煙葉育苗技術培訓現場會上,受到表彰獎勵的張得紅在登臺傳經驗、講技術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