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近日,“沈陽一街道沿街店鋪被統一規定黑底招牌”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多段視頻顯示,涉事地的沿街商鋪包裝為黑色,招牌也是黑底白字。對此,當地街道辦事處回應:此處打造的是“景觀路”,系歷史文化街區。
這種“畫風”似曾相識。近年來,有些地方上演過類似的“鬧劇”,也都給出了千奇百怪的理由。就像這次街道辦事處的回應,美其名曰“打造景觀路”,但如此清奇的審美觀,無論如何也難以讓公眾領略到“文化”的味道。
規范管理街頭的店面招牌,當然具有必要性。譬如,一些招牌為了吸睛、博出位,其內容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就需要相關部門及時出手。但在正常情況下,城市管理部門非要在招牌顏色和字體上較真兒,設定“規定動作”,就難免讓人反感。正如評論區有網友擔心:清一色的“黑白配” ,讓婚紗婚慶店如何是好?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方在統一店面招牌工作中并沒有收取費用,初衷也是為了提升城市形象,但多數商家并不買賬。這顯然是城市管理部門聚錯了焦、用錯了力,導致“好心辦成了壞事”。實際上,一座城市的繁華,很大程度上需要色彩的調和。鱗次櫛比、多姿多彩的店面招牌,就是窺視和彰顯城市文化風格與個性的載體。倘若店面招牌統一“臉譜化”,千人一面,不僅是對城市商業個性的抹殺,也凸顯城市管理部門行政作風的草率。
走筆至此,看到一則新聞,同樣是統一管理店面招牌,一些地方的做法就贏得了商戶點贊。城市管理部門根據周邊環境規劃不同的店鋪招牌底色,由店主選取喜歡的顏色和字體,并注重保留老招牌的特色。這種暖心做法,不僅是對商家權利的尊重,更是對營商環境的一種保護。
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有時候并不是效率的體現,而是任性行政的標簽。對此,城市管理部門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