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通訊員 容州
2月10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經濟作物處處長黃偉、省經濟作物推廣總站副站長賀桂仁、推廣總站蔬菜科蘇鶴科長一行,到虞城縣河南金隆菇業有限公司,就秸稈“過菌還田、菇糧間作、四種四收”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指導。商丘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王長京,虞城縣委常委、聞集鄉黨委書記蔣驗軍,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孟健陪同調研。虞城縣食用菌協會會長、河南金隆菇業總經理利金站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陪同講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步入廠區,利金站先向調研組成員介紹了公司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公司作為集食用菌科研、培訓、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圍繞“育菇芝之魂,行利他之德”企業文化推進發展,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大球蓋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星創天地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在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致力于推進秸稈“過菌還田、菇糧間作、四種四收”新技術、新模式,有效促進現代農業新的生物循環,形成了一個“多環節相扣、多梯級循環、多層次增值”的良性產業鏈。該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社會經濟效益為中心,依托千家萬戶農民有效利用農作物秸稈為目的,走“產供銷一體化”的生產道路,帶動周邊村民、留守婦女、老人及返鄉創業人員發家致富。
在公司產品展示臺前,大家對公司的靈芝盆景、靈芝茶及新開發的系列產品給予很高的評價。
黃偉表示,要緊密結合“文創”,開發出高檔次、高品位的靈芝盆景,擦亮自己的品牌,壯大公司的規模和效益。
賀桂仁強調,要把靈芝的藥用價值體現出來,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人種植,建立自己的深加工車間,對接有資質的科研單位開發靈芝新產品,為河南的中草藥業振興做貢獻。
王長京看到公司當前狀況感慨地說,前幾年來調研過,當時是去的公司老廠,如今新公司的規模和配套設施整體提高,短短幾年變化很大,希望金隆菇業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專長優勢,為全區的食藥用菌產業作出表率。
在“大球蓋菇與小麥帶狀間作”新模式示范田內,利金站匯報了該模式利用各種農作物秸稈、樹皮、中藥渣等,在大田露天種植大球蓋菇和小麥間作套種的技術,即蘑菇和小麥同時種植、蘑菇結束種一茬玉米、小麥收割后種一茬大豆,達到“一年四種四收”。通過循環利用的實踐,栽培一畝田大球蓋菇,可以轉化20畝農作物秸稈,為秸稈處理找到了出路,為“秸稈禁燒”找到了“良方”。
黃偉就秸稈“過菌還田、菇糧間作、四種四收”這一新型種植模式給予評價,并表示生產大球蓋菇要全面使用綠色環保技術,不施或少施化肥農藥,確保生產大球蓋菇示范田生態環境無污染,提高品質,保障產品安全;對后茬農作物的產量效益,計算要實事求是,必要的時候可以聯系科研單位對產品及土壤的基質進行檢測化驗,為今后的規模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在“中藥渣”種植食用菌的示范區內,賀桂仁強調,河南是農業大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很大,利用中藥渣“大田間作套種”模式是一項新技術,能為中藥加工后的廢棄物找到新出路,值得實驗推廣。
孟健表示,在去年種植和銷售環節,我們聯合聞集鄉黨委政府積極開展幫扶活動,確保試驗材料及種植用工不受影響,為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一切便利的條件。
蔣驗軍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的到來和指導工作,同時表示聞集鄉目前規模成型、較大的企業不多,發展經濟的增長點和先進鄉鎮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希望金隆菇業有限公司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本鄉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