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據報道,近日,有用戶收到手機短信“積分清零通知”,稱自己的積分將于次日全部過期作廢,可以點擊某網址登錄積分中心兌換商品。不過,該用戶發現,商城中的商品均為“積分+現金”的兌換方式,想要兌換商品還需要花費高額現金,并且兌換的商品還涉嫌假冒偽劣。
現實生活中,相信很多用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少人的選擇都是一刪了之。但也總有人以為會嘗到甜頭,導致在網站的操作提示下步步入圈,最終上當受騙。“積分清零”營銷騙局不僅讓用戶蒙受經濟損失,同時也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產銷渠道。更嚴重的是,它還可能侵害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破壞來之不易的綠色網絡環境建設成果。
平心而論,近年來,政府部門通過宣傳警示和嚴厲打擊,大力整治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取得了顯著成效。不過,類似“積分清零”之類的套路和騙局,由于偽裝性強、誘惑性大,往往會讓一些人禁不住誘惑,不知不覺陷入圈套。譬如,商城給出的所謂積分兌換網址鏈接,點擊登錄之后,不僅海報風格和LOGO設計都與官方極其相似,而且給出的兌換商品也是琳瑯滿目,非常契合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整治和打擊山寨商城“積分清零”之類營銷騙局,需要我們共同構筑和夯實全民“免疫”屏障——從立法角度來講,雖然當前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已經納入同一制度進行規范管理,但是針對 “積分清零”之類看似“合規合矩”的營銷騙局,也需要我們像整治騷擾電話那樣,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標記攔截,從源頭堵住這股“暗流”。同時,政府和警方一方面需要強化宣傳警示,提升廣大用戶的消費防范意識;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打擊力度,讓不法分子得到精準打擊。對電信運營商而言,要進一步做好相關知識普及,形成常態化宣傳警示,讓騙局中的專業化操作手法變成用戶心知肚明的常識。最值得提醒的是,作為消費者要多留心眼,遭遇此類短信,不妨先撥打電話咨詢,詳細了解商品兌換流程和條件。尤其是涉及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手機預留號碼、銀行賬號等信息,用戶務必謹慎行之。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當前,我們正在大力共建綠色網絡環境,絕不容許如此騙局大行其道。歸根結底, “積分清零”之類營銷騙局并不高明,只要我們多方合力而為,扎緊制度藩籬,筑牢安全防線,如此騙局就難有可乘之機,乃至銷聲匿跡。在營造清朗網絡生態空間的時代洪流中,這是必然的結局和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