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磊 通訊員 鄭珂 王冰
天剛亮,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的王文明已經忙碌起來。飄香的廚房里,給客人準備的熱氣騰騰的煎包、地道的山雞蛋、小米粥,每一樣都是充滿農家特色的早餐。“今年以來,咱家的民宿基本沒空過。站在樓頂就能觀水景、看日出、聽濤聲。不用去海邊,咱也享受了‘海景房’!”王文明說。
王文明家的好生意,得益于下灣村獨特的地理位置,更要感謝政府和農商行的傾力支持。“‘安居貸’圓了我搬進新家的夢!”王文明指著一棟棟依水而建的白墻青瓦二層小樓感慨地說。
下灣村地處淅川縣老城鎮,緊鄰煙波浩渺的丹江口庫區,曾是淅川縣的深度貧困村之一。為解決庫區周邊群眾生活難題,淅川縣積極實施避險解困生態移民工程,分批次對沿江涉及村落進行解困、搬遷,按照康居示范村統一規劃建設,景觀美化、道路建設、路燈亮化、村民健身設備等一應俱全,村民每人可獲補貼1.6萬元。即使如此,下灣村仍有部分村民無法住進新房。淅川農商行及時跟進,圍繞政府規劃,推出“安居貸”, 按照“一次核定、隨用隨還、循環使用”的模式,向下灣村發放“安居貸”226萬元,51戶農民終于住上了高質量的庫區“海景房”。
現在雖是冬寒料峭,下灣村依然熱鬧,鄉村咖啡屋、“聽濤居”等“網紅景點”隨處可見游人拍照打卡,歡聲笑語給下灣村注入了時代氣息。如今的下灣村,村莊美起來、群眾生活富起來。用下灣村村民的話說,“住著‘海景房’、開著農家樂、喝著丹江水,吃著紅石榴,我們這兒的日子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