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承載著居民的大小事情,連接著千家萬戶,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石。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人民對社區服務的內容覆蓋、服務水平、服務模式提出來更高要求。近年來,淅川堅持黨建引領,堅持需求導向,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辦好群眾關系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升群眾的需求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黨建引領,讓社區治理“為民”有溫度。優化隊伍結構,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個核心,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選優配強“領頭雁”,著力構建政治素養高、執行能力強、作風紀律嚴的組織體系,實現組織覆蓋和治理有效融合;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全面真實的收集群眾需求,積極對接各部門資源,安排專人梳理,切實將黨建資源轉化為社區治理的服務資源,實現服務和需求有效對接,構建“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基層治理體系。今年來,淅川財政預拿出600萬元專項經費,配好配齊縣鄉村(社區)三級網格員。
堅持需求導向,讓社區治理“便民”有精度。積極回應群眾需求,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文體服務有保障等,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傾斜,不斷增強城鄉社區服務供給;引進社會力量,引導物業、維修、家政、零售、美容美發等生活小服務業在社區發展,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目前,3家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與17各鄉鎮(街道)衛生院、369個村(社區)衛生室正在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服務、管理共同體,讓全縣群眾共享優質的醫療服務。
堅持改革創新,讓社區治理“安民”有力度。堅持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強化應急管理、醫療衛生、社會心理服務等各方面的短板弱項,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聚焦數字賦能,注重數字技術為社區服務賦能,完善社區數字化生活平臺,推動購物消費、居家生活、旅游休閑、交通出行等各類場景數字化,打造智慧社區數字生活。“星旗同創”活動開展以來,光明社區、幸福社區……區奪“社會治理紅旗”、評“平安法治星”的熱情日益高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實在在。
( 唐大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