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佳月 通訊員 李小偉 文/圖
“剪刀與毛頭呈45度角,用刀片輕輕地將毛頭上的倒根剔除干凈,再將毛頭上的虛長毛修剪掉……”7月28日,在位于鹿邑縣開發區化妝刷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身穿藍色工裝的女工陳銀麗正坐在案板前向記者展示化妝刷的制作過程。
只見她神情專注,動作熟練,一把羊毛在她手里被不停翻轉、梳理,轉眼間就變得十分整齊,這些修好形的毛束再經過一系列的工序后,將漂洋過海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化妝品柜臺上。
【資料圖】
“我之前在浙江的化妝品企業打工,不但離家遠,生活成本也高。前幾年回來在家門口的化妝刷工廠上班,每月5000元工資,2019年還買了房和車,如今已經在縣城安家了。”陳銀麗說,“手里的這把刷子就是我致富的好幫手。”
紅火日子“刷”出來,小康生活過起來。記者了解到,鹿邑一直有羊尾毛初加工傳統。20世紀90年代初,借助日韓企業來中國投資化妝品產業的發展機遇,一些先知先覺的鹿邑人在深圳等地從事羊尾毛加工,并在不斷延伸產業鏈的過程中設廠興業。直至2015年,隨著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沿海逐漸向內陸轉移,散布在外的化妝刷生產線也開始回流鹿邑。
“為了吸引更多在外企業家返鄉,縣政府出臺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并規劃建設了一個以化妝刷特色小鎮、化妝刷街區等為載體的千畝化妝刷產業園,致力于由代工生產向自主品牌營銷轉變,縣里還制定了化妝刷地方標準,為全縣化妝刷產業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鹿邑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毛斌說。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截至目前,鹿邑化妝刷產業園已聚集化妝刷生產企業約150家,并衍生出個體經營戶1000多家,帶動就業近7萬人,形成了尾毛、口管、箱包等配套完整的化妝刷產業鏈,年產值近100億元,產品遠銷美國、日韓、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化妝刷之城”。
“從梳羊毛到做高檔化妝刷,從掙小錢到賺外匯,沒想到小手藝玩出了大名堂。”最早返鄉設廠的鹿邑籍化妝刷企業家梁慶之說,“我們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鹿邑縣的同時,也在深圳設置辦事處,負責對接國際訂單,生意越做越紅火。”
深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鹿邑縣,更是借助年輕一代新的經營理念,著力對化妝刷產業進行品牌創建、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延伸。
“在政府派駐企業的專家團隊幫助下,我們學會了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市場進行分析,對產品的形狀、功能、材質等進行創新。”鹿邑縣化妝刷協會會長秦應成告訴記者,“在鹿邑縣化妝刷產業園,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個新產品被研發出來。測試合格后,它們將被推向市場。”
產興則民富,從家庭梳羊毛小作坊到化妝刷產業集群;從國外品牌代加工到自主創新,鹿邑人在把小手藝做成大產業的過程中,“刷”出了富民增收的新產業,也“刷”出了鄉村振興的“美麗新世界”。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引導大家按照‘小企業、大產業,小個體、大群體’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動能,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產業支撐。”鹿邑縣委書記李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