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10月19日,在茶店鎮廣袤的田野里,挺拔的玉米稈迎風搖曳。一臺臺農機在田地里穿梭,農民在田間地頭等著裝運玉米,大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茶店鎮仙掌村的農田里,玉米收割機和農用三輪車開足馬力工作。伴隨著陣陣機器轟鳴聲,一排排挺立著的玉米連稈帶穗被卷入機器中,摘棒、剝皮、秸稈還田一氣呵成,一個個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棒傾瀉而出,很快就裝滿一輛輛運輸的三輪車。機械化收割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采收時間,實現了節時增效。
“我在茶店鎮流轉了1500多畝土地,今年全部種的玉米。以前都是人工收割,今年用了五六臺機器收割,省工還省錢,再有三四天就收割完了,接下來不耽誤播種小麥。”林州市眾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玉州說。
茶店鎮加大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推廣力度,土地翻耕、播種、收獲等主要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為農業產業實現規模化、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我們鼓勵大戶流轉、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同時大力推廣農機使用,比如玉米收割機的推廣使用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減輕了秸稈禁燒壓力。今年,茶店鎮玉米播種面積在兩萬畝左右,目前已經收割將近70%,未來一周時間內將全部收割完畢,并種上小麥。”茶店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楊進勇說。(記者 郭 榮 通訊員 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