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昌市把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重點,創新舉措,加快發展,開辟了就業增收的新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原動力。電子商務正在迅速改變許昌市傳統商業模式、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市涉網經營主體1.63萬家。其中,跨境電商經營企業突破2000家,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亞馬遜、ebay、wish等平臺,面向歐美、非洲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發制品、蜂產品、蜂機具、陶瓷、建筑機械等產品。今年上半年,全市電商交易額333.8億元。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82.3億元,同比增長11.8%,總量居全省第2位。
著力創新政策 強化支撐保障
許昌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許昌市電子商務專項規劃》《許昌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許昌市電子商務示范創建規范》《許昌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許昌市發制品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實施方案》《許昌市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方案》《許昌市全面提升跨境電商核心競爭力專項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聚焦體制機制、人才培訓、產品創新、品牌培育、貿易便利化等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切實為企業提供了幫助、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
著力創新管理 推動集聚發展
依托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規劃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對電商企業科學引導、規范管理、集聚發展,建成4個跨境電商綜合園區,培育3家跨境電商培訓孵化基地,推動跨境電商人才培育,為跨境電商發展聚集商氣人氣。加快發展以直播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提質網紅經濟,激發消費潛力,出臺直播電商發展行動計劃,培育直播電商基地8家,推動內容制造、視頻技術、直播場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和集聚國內優質直播電商平臺、MCN機構等企業入駐,培養本土主播825人,帶動相關從業人員2672人,年營業收入3.95億元,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政企聯動發展格局。
著力創新模式 加快轉型升級
成功獲批全國首個發制品行業的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打造中國(許昌)國際發制品交易市場。成功舉辦3屆發制品跨境電商大會,推動中非跨境電商合。聯合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成立假發行業全球首個跨境電商直播基地作。舉辦直播電商節和發制品跨境電商大賽,開展了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多樣性的促消費活動,集主流媒體、電商平臺流量,共同持續輸出許昌文化與特色產品品牌,拉動消費3000多萬元,為激活許昌消費市場人氣貢獻了力量。當前,跨境電商已成為許昌市最具外貿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許昌假發”居阿里巴巴海外熱銷榜第3位。許昌發制品每天全球銷量4萬套。全球每10頂假發,就有6頂來自許昌。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每2秒鐘就有一頂許昌發制品交易。許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發制品跨境電商交易中心,有力促進了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著力創新服務 優化發展環境
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跨境電商“1210”備貨出口轉關業務正式開通,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入駐即可享受便利的“入區即退稅”、貨物批量入區以及集貨運輸出口等優惠政策,有效縮短了企業資金運轉周期,減少退稅時間成本,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依托電商平臺,大力引導和支持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為電商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創立自主品牌。持續抓好跨境電商培訓,采取校企合作、企業和協會自辦、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舉辦電商大講堂、電商沙龍等活動,累計培訓達3萬人次以上。許昌學院在全國率先成立瑞貝卡學院,開設發制品人力資源管理和發制品營銷兩個本科專業,面向許昌地區、輻射全國發制品企業,實施“半開放式訂單培養”,開展發制品高技能人才培訓,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許昌打造了集電子商務、代運營、人才培訓、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電商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多載體、多模式、多元化發展。
來源:許昌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