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城市區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印發實施。《方案》提出,洛陽將按照特大型城市排水防澇標準,加強城市“里子工程”“避險工程”規劃建設;“十四五”期間,洛陽將實施城市區排水防澇項目66項,總投資88.82億元。
根據《方案》明確的時間節點,2022年汛前要完成排水管網清淤疏浚、現有排澇河渠疏浚和卡口治理以及擋水閘、城市地下空間提升改造,推進老舊泵站和排水設備更新改造,完成13處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的易澇點整治工作;2022年年底前,完成8處市政基礎設施隱患治理、40處排水防澇隱患治理;2023年汛前,開展排澇河渠整治和擋水閘、泵站提升建設和易澇點、易澇區整治等工作,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的易澇積水點全面消除;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方案》明確了加強規劃引領、開展隱患排查評估、加快工程體系建設、加強房屋建筑及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質量安全監管、提升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管理水平等重點任務。其中,在加快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方面,《方案》提出了六大工程。
實施城市排澇行泄通道暢通工程。2022年、2023年重點實施邙山、周山、龍門山、萬安山等防山洪系統建設項目,伊南干渠、一干渠、東出口渠等排澇渠建設項目。
實施排水管網系統提升工程。新建排水管網全面實行雨污分流,2022年基本消除排水管網空白區。2022年汛前,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檢查井等微排水設施專項整治;完成嚴重影響居民出行、危及居民安全的易澇點整治;建立易澇點常態化整治制度,對新出現的易澇點,要在次年汛前完成治理。
實施雨水泵站提升行動。謀劃建設瀛洲橋、澗河口、瀍河口、伊南濕地、甘泉河、西干渠、芳澤路、安樂、東干渠等9項排澇泵站及滯澇湖建設工程。2023年主汛期前,完成九都東路沿線老舊泵站的提升改造。2023年汛前,完成所有市管泵站的雙回路供電和自備應急電源建設,全面提高城市泵站的供電可靠性。
實施重要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強城市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通信設施、變配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提高排水防澇標準。改造提升不具備單獨排水系統的城市隧道,提高排水口高程。優化出入口道路豎向設計,增設橫截溝收水系統,科學規劃設置調蓄池。實施城市交通隧道防汛改造,因地制宜將高壓配電室遷移至地面層。實現城市隧道水位信號與交通信號聯動管控,并與相應指揮中心聯網。隧道長度大于500米的應增設豎向逃生通道。
實施城市建(構)筑物地下空間排水防澇提升工程。根據當地內澇風險控制線,通過抬高出入口高程,設置出入口遮雨棚、排水溝、防淹門,配備防汛擋板或沙袋等方式,對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地下空間、地下公共停車場出入口進行改造。
實施雨水源頭減排和雨水調蓄工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開展海綿型建筑和小區、道路、廣場、公園、綠地等海綿體建設。2025年城市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不低于40%。
根據《方案》,2022年年底前,洛陽將建立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繪制城市地下管網一張圖,實現智慧管理一張網。2023年5月底前,基本建成具備城市內澇管控功能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十四五”末建成具備城市內澇管控和區域洪澇“聯排聯調”功能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同時,洛陽將劃定城市內澇緊急避險場所,建設供水、環衛、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和標識系統,明確市民避險區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轉移路線。建立緊急狀態信息發布平臺,確保關鍵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相關部門、責任人和受威脅群眾。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