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松人群逐年增長,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質量受損及骨強度降低,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
目前,全世界患骨質疏松癥的總人數超過2億人,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約有8400萬,占總人口的6.6%。每年因骨質疏松癥而并發骨折的發病率約為9.6%且逐年增高,一般人在30歲以后骨量就開始逐漸流失:
30歲-35歲:骨量開始流失
36歲-49歲:緩慢減少
50歲-69歲:迅速減少
70歲以上:持續減少
臨床數據顯示:骨質疏松好發于兩種人群:絕經后的女性群體, 以及 45歲以后的中老年男性。
但是,很多人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得了骨質疏松并不是立即要人命的大病,其實它的后果非常嚴重。
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后果是發生骨折,患者因日常的咳嗽、負重、輕微跌倒等,就會很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腰椎部位的骨折,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這也是導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殘最常見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絕經后的婦女,以及中老年人群,更需要關注骨質疏松這一問題。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后的患者病殘率和死亡率會顯著增加,半數人出現一次骨折后還會再遭遇二次。骨質疏松髖關節骨折后一年內,男性患者死于并發癥的比例高達20%,而存活者中約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質量明顯下降。
知道了骨質疏松可能帶來的危害,大家也不必太過恐慌,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治療,延緩骨質疏松的趨勢,調整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骨質疏松患者需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骨質疏松是慢性病,目前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治療所有類型的骨質疏松,一旦確診,那么治療骨質疏松將是一場長期的戰役。目前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分為兩大類,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
基礎治療一般主要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來改善病情,比如可以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堅持規律的運動,勤曬太陽,以及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但是呢,基礎治療一般針對早期的輕癥型骨質疏松的患者,對于基礎治療效果不顯著的人群,則需要藥物進行治療,常見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有兩種:一種是以阿侖膦酸鈉為代表的骨吸收抑制劑,另一種是以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為代表的活性維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過程中西藥對于消化道的損傷,以及對于人體血鈣、尿鈣、腎結石的影響。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血常規和腎臟代謝的健康檢測。
對于大多數骨質疏松的患者,服用西藥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聯合用藥,根據患者病情,一般推薦中藥+西藥的治療方案。因為傳統中醫將骨質疏松歸類于“骨痿 ”,中醫理論認為骨質疏松癥與“腎主骨”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則骨髓失養,骨質疏松隨之發生。
服用西藥的同時,搭配生精補腎的中成藥金剛丸,可以降低因單純西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安全有效,長期服用也不用擔心。
金剛丸是800年原方傳承至今,生精補腎為主的經典原方藥。由于腎主骨,肝主筋,久服本藥能使筋骨強健,足膝有力,步履如常,故名金剛丸。本方根據金代名醫劉完素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所載方劑化裁而成。方中用杜仲、肉蓯蓉補肝腎,強筋骨,配綿萆薢祛風濕,共為主藥;輔以菟絲子、豬腰子益腎壯陽,補虛生精。諸藥合用,為治腎虛精虧、筋骨痿弱、腰膝酸軟、骨節疼痛、步履艱難之良方。而且有研究數據顯示,金剛丸對于改善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的癥狀,提升骨密度,調節骨代謝具有顯著效果。
骨質疏松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它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如果我們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就能早發現早治療。預防骨質疏松要從年輕時就開始,注意保持平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健康的生活習慣。必要時一定要看醫生,進行藥物治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