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植樹就是挖個坑,把樹放進去,再填上土就行了呢,沒想到有這么多學問!”福建省三明市實驗小學一年六班的小志愿者一邊感嘆,一邊給樹苗掛上了認領牌,“陪伴”小樹一起成長。近日,該校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走進三元區洋溪鎮清楓谷,領苗、拿鏟、挖土、澆水,種下一株株樹苗。
(資料圖片)
正是春耕好時節,勞動教育正當時。春季開學以來,三明市實驗小學組織開展“城市勞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學生把課堂搬進了超市、醫院、園林、環衛站等地,將學到的知識拓展延伸,并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連日來,三明市教育系統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探索構建具有山區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賦能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據悉,2022年,三明市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勞動教育成為大中小學必修課程。勞動習慣的養成、勞動技能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積累的過程。三明市教育部門強調,各地各校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的勞動精神、必備的勞動技能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瞧!豆漿從石磨里出來了,大家加油……”一陣陣清脆的童聲從寧化縣名遠小學“太陽花游漿豆腐坊”里傳來。循聲望去,學生正體驗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游漿豆腐的制作。學生毛智軒和同學相互配合,親手制作出了清香四溢的石磨豆漿、游漿豆腐。“我非常喜歡勞動實踐課程,不僅體驗到游漿豆腐的制作流程,更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毛智軒說。
據悉,名遠小學不斷完善學校課程架構,開設制作游漿豆腐、打理校園農場、學習包裝工藝等系列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課程化、日常化、多元化。
多樣化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三明市各級各類學校在開展內務整理、烹飪、手工、園藝等豐富多彩的校內實踐活動的同時,還加強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勞動教育,讓學生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并引導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多元勞動實踐中奉獻社會。
3月14日,三明市沙縣區中小學生職業勞動體驗基地在三明農校啟動。該基地利用學校專業實訓基地、產業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等資源,面向區內中小學生開展沙縣小吃制作、中華茶藝、植保無人機操控等職業勞動體驗,拓寬學生職業認知、提升勞動素養。
據悉,至2025年,三明市將建成“一縣一基地、一校一場所”,每個縣(市)都有1個公辦公營的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在每所中小學校建設1個勞動(綜合實踐)教育場所。同時,打造“農業+”“工業+”“科技+”“生態+”等多個行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帶去不同的職業體驗,構建起具有山區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0日第3版
作者:通訊員 吳文凱 陳淑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