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于2018年的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是一所公辦初中。為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學校立足于現實校情及家長的實際需要,將家校共育目標定位為“以家長的改變和進步帶動整個家庭建設”,并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了“智慧父母成長班”(以下簡稱“父母班”),對學生家長開展系統化的課程輔導和培訓。經過三年多課程實踐,學校在家校合作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課程設計:了解需求,確立目標
挖掘課程背景。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的高速發展,家庭結構和家庭關系也發生很大變化,離異家庭、留守家庭、多子女家庭等都給家校共育帶來新的挑戰。學校通過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孩子的個別訪談以及常態化堅持的家訪、跟蹤調研等方式,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并在此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需要將理念更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系統指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才能切實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相關資料圖)
明確課程目標。課程班的目標清晰,不僅要幫助父母提高家庭教育素養,還要助力父母完成自我的精神成長。為此,學校明確了父母班的課程建構。一是組織有學習愿望、重視家庭建設和自我提升的家長率先接受培訓;二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帶領家長學習系統的、三年一體化的父母成長課程;三是家長經過三年的學習和考核后,可獲得“父母上崗證書”,與孩子共同“畢業”;四是培養一批“種子家長”,帶動其他更多的家長進步。
設置課程內容。學校按照年級從低到高的縱向序列,結合課程內容的橫向延展,確定了父母班的課程體系。縱向分為“聚焦孩子 學會接納”“聚焦父母 關愛自我”“聚焦家庭 系統療愈”三個序列;橫向分為教育理念、學習習慣、情緒管理、溝通技巧、青春期、人生規劃等內容板塊,形成了父母班的獨特課程體系。學校還成立了“三中心一共同體”,即家長成長中心、家長資源中心、家長互助中心及家校協同成長共同體,成為父母班的升級版。
課程實施:注重實踐,互促成長
目前全校三個年級都成立了父母班。根據課程計劃和家長需求,父母班設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全年共計約40節課、90學時。結合當下疫情的特點,學校還自創了20余節視頻課程,以便于家長線上學習。父母班在課程方面主要形成了以下鮮明的特點。
學員固定。父母班課程連貫,成員固定,報名的家長必須堅持參加三年的學習。不倡導中途加入新成員,以保證課程學習的嚴肅性、連貫性和實效性。同時,授課老師與家長學員保持長期的密切聯系。
師資多元。為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資源,學校開發了一系列師資力量,比如邀請本地的教育名家、教育機構的優秀教師、醫院的心理科醫師等來給家長上課。另外,父母班的家長學員本身也有各自的家教心得,他們也可以成為講師,成為實踐經驗的分享者。
交互生長。每次課程結束,老師都會布置相應的課后反思或實踐操作類作業。作業主題多樣,學員可以自由選擇。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員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心得和感悟,這是一種“自生長”。老師收到學員的作業后,會進行一對一的反饋和點評,老師和學員都能得到成長;老師再將優秀案例在全班進行分享,供大家互相借鑒,又生成新的教育智慧,這是一種“互生長”。
課程評價:突出操作性和實效性
首屆“智慧父母成長班”于2022年6月順利畢業,家長出勤率保持在60%左右。隨著課程設置、實施和評價的不斷完善,第二屆、第三屆父母班的出勤率、聽課效率、作業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經過三年實踐,父母班課程已經獲得廣泛認可,在新的年級甚至出現了家長學習名額“一票難求”的情況。課程好不好,最重要的評價主體應是家長學員和學生。他們對課程的評價和反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具備可操作性。通過學校為家長學員定制的課堂記錄手冊及課后作業反饋,家長普遍能夠理解并領會課程內容,并能夠在日常家庭教育中熟練運用。
二是體現了成長性。通過對學生的個別訪談及孩子對家長的學期評語,可以看到家長學員在學習課程以后均有變化和進步。學校每學期都開展“合格父母”“智慧父母”等的表彰大會,并給家長頒發個性獎項,如“‘爸’氣十足”“博覽群書”“勤學善問”等獎項,激發家長的學習熱情。部分家長在學習課程期間,還自發參加了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考試。
三是凸顯了家校共育的實效性。課程老師非常重視來自家長學員的反饋和評價,經常與學員通過微信、面詢或家訪等形式進行交流,幫助學員將學到的內容應用到教育實踐中。一些優秀家長學員還接受了當地主流媒體的采訪,將父母班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實際案例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分享,幫助更多的家庭受益。
“智慧父母成長班”力圖從突破、改變、提升家長的自我生命力入手,來促進家庭建設,拓展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深度和廣度。父母班的學員不僅是課程被動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主動的參與者、建設者、推進者和評價者。幾乎所有參與培訓的家長都覺得課程很有幫助,讓自己得到了成長,家庭氛圍也更加和諧。父母班在扎根實踐的基礎上,已成為由家長、教師、學生、研究者、社區等組成的成長共同體,形成了一個具有輻射力的家校共育的磁場。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5日第4版
作者:袁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