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去溫州出差的討厭鬼”,那次看到小豪的周記,我真是快被氣死了,他竟然這樣稱呼我,他怎么會不知道我會批改每篇周記?難怪有個同事半調侃地說“全年級的人都知道他討厭你”,當時我還不信,后來一了解才知道,他對我的“攻擊”真的已經公開化了。
我在職校做教師這么多年,還真沒碰到過這么“難啃的骨頭”。小豪至今都不知道,我和他的家長之前就見過面,而且是在疫情期間。當時我想,再不與家長溝通,這個孩子怕是真的會滑向“深淵”。他排斥學校,排斥班級,排斥班主任,你關心他,他覺得你虛偽;你幫助他,他拒你于千里之外……真是有點“油鹽不進”。他屢屢挑戰我的耐心,我一度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直到批改那次周記內容的時候,我終于忍不住發火了:“小豪,班級沒有一點讓你認可的地方嗎?我們的付出和努力難道你就看不到嗎?”我承認,自己有點繃不住了,說話也就不客氣了。我很委屈,覺得自己的辛勤付出沒有得到一點點回報。
不過,小豪上二年級時,我們的關系終于出現轉機。剛開學的一次志愿者活動中,小豪因為一點小問題被郭老師“教育”了一番,郭老師知道我被小豪折磨得“遍體鱗傷”,便趁機對他有意無意地說:“你不要總拿過去受的傷害懲罰現在真正對你好的人。”郭老師跟我透露,小豪聽到這句話后突然哇哇大哭。這句話仿佛一下戳中了他曾經經歷的痛楚,也讓他突然意識到不應該再那樣做。從那之后,他開始慢慢改變,而我也終于可以漸漸走進他的內心。
我們開始了頻繁的溝通,當小豪糾結于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時,我會鼓勵他:“乖,可以嘗試觀察人緣好的同學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嘗試和你比較喜歡的同學一起吃飯,大膽嘗試吧”;當小豪在實習時因為沒能及時有效溝通被同事喊“傻子”時,我會拿自己的“糗事”舉例,安慰他學會共情,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當小豪碰到生活中的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決時,我會給他真誠的建議,甚至具體到每一個細節……
小豪實習前,我收到了他從家帶來的自己種的櫻桃,小箱子里還附帶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謝謝您這兩年對我的關愛,感謝您將我從黑暗的世界拉出來,讓我的生活有了新的光彩。非常舍不得大家,雖然這只是短暫的離別……”那個當初不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冥頑不化”的男孩終于敞開了自己的心,那個之前發短信從來不喊“老師”而現在一口一個“老師”的小豪終于學會了向我們表達自己的不舍。我回復小豪:“乖,收到你的櫻桃了,更看到你的紙條了,很感動,老師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會永遠珍藏這張紙條。”
后來參加班主任能力比賽,在匯報視頻結尾處,我用了幾張和學生的合影,其中第一張就是我和小豪的。當我說到“當那個曾經最讓我頭疼的小豪請我品嘗他制作的第一杯雞尾酒”時,我再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是啊,為什么每次到這里我都情緒激動到不能自已?因為小豪讓我切身體會到了轉化“問題學生”的艱辛。
就像一位名師所說的:教育“問題學生”千萬不要使用“線性思維”,以為面對“問題學生”應該是“你犯錯了——我給你講道理了——你認錯了——然后你就應該改了”。教育影響一個人哪有這么簡單?一個人犯錯也好,改錯也好,都是網上的一個點,這個網上有許多變量,互相影響,非常復雜。這個過程絕不會按照你想象的那條曲線進行,它是反反復復的。
小豪的故事就是這樣。每當小豪剛剛給了我一點希望又總會接著給我來上重重的一錘時,我也想過放棄,想著別幻想了,我們就這樣相安無事直到畢業吧。但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這才有了我們濃烈的師生情。我也有點后悔,為什么沒有早一點走進他的心靈,了解他曾經受到的傷害并與他共情。
同時我也要感謝小豪,因為是他給我布置了一道教育的考題,“答題”的過程雖然讓我萬分焦慮、備受折磨,但這恰恰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翻越的“雪山”、穿越的“草地”。
和小豪的故事讓我更加確信了一個教育信條:當我們發自內心地影響一個學生時,我們的情感和靈魂也會得到升華和凈化。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鄭州市財貿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2年12月07日第14版
作者:趙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