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噴霧消毒、全程無接觸采樣、采樣管全自動移載……日前,上海大學成功研發一款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完成一次核酸采樣最快只要22秒,既安全又高效,還可以實現7天24小時在崗。
據悉,該機器人具有“全自動、非接觸、大通量、高快速、云監控”的特點,它將靈巧機械臂和小型自動化生產線融為一體,從拭子剝離、定位夾取、試管上位、試管掃碼、口腔采樣、樣本剪切、試管下位到采樣末端部位消毒等,實現了真正的“全程自動化”。同時,智能友好的音視頻人機交互界面,也優化了接受采樣者的體驗感。
現有的國內外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機大多將采樣者頭部接觸式固定,往往會設計“咬口器”讓采樣者咬合以方便機械臂在固定孔位操作,不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且不符合采樣者的心理習慣。為此,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和轉化醫學院的骨干教師成立聯合工作組,由陳方泉、于瀛潔、苗中華等領銜,組建了由機械、控制等學科精兵強將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開展跨學科研究,采用“全程無接觸”理念來順應采樣者的心理習慣和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團隊創新性地采用擬人化機械臂倒掛形式,節約了底部作業空間;靈巧機械臂和自動化生產線“完美配合”,實現了多節拍同步,提高了采樣效率,“云端遠程監控”隨時掌控采樣數據和設備運行狀態,保障核酸采樣機器人高效穩定運行。
據介紹,歷經60天日夜奮戰,該研究團隊連續攻克了視覺觸覺融合感知、口腔三維建模、視覺定位校正、受限空間機械臂路徑規劃、多節拍同步伺服控制、視觸覺閉環控制等10余項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這款“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這也是上海高校獨立自主研發成功的第一臺全程無接觸、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核酸采樣機器人。
上海大學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機。(學校供圖)
上海大學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機。(學校供圖)
上海大學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機。(學校供圖)
上海大學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樣機。(學校供圖)
作者:任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