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養豬多,環境“臟、亂、差”,外面的人不愿來,里面的人不愿留……“養豬村”曾是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堯祿村的真實寫照。
2018年,堯祿村開始大力發展鷹嘴桃產業、做3D墻繪……過去的“養豬村”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村”、富裕村,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據了解,2021年,堯祿村種植鷹嘴桃1600多畝,銷售額500余萬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接待游客30萬人次,帶動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2萬元。
(相關資料圖)
是什么讓昔日的“養豬村”有此巨變呢?2017年,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鄉村旅游規劃團隊應邀走進堯祿村實地考察,為堯祿村進行旅游規劃,提出把堯祿村打造成“客家桃園”,在大力發展桃產業的同時通過鄉村旅游帶動鄉村發展。
為了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規劃團隊對堯祿村房屋墻面進行了3D藝術墻繪。“墻繪在城里會常見一些,在農村還比較少,夸張的、藝術感強的大規模墻繪會成為帶動旅游的引爆點。”規劃團隊負責人、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戴騰榮在設計旅游規劃時,在個性化定制上下足了功夫。
“規劃開始實施時,先試畫了兩三棟房子,結果發現畫出來的效果比預想的更漂亮,于是決定再畫路邊的房子。沒有想到,當年春節期間,每天四五千人到來,村子都堵車了。”看到村里的變化,堯祿村原黨支部書記鐘蘭英難掩內心的激動。隨后,墻繪團隊又對村口視線范圍內的50多棟房屋都進行了繪畫立面藝術裝修,完成了廊橋景觀、文創工作室和兒童體驗區建設,整個村子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體現客家特色,墻壁上的3D墻繪設計了割稻、摘桃、挑擔等典型客家農耕場景,有耕牛犁田、腳踩水車等;有一頭牛或者羊,突然就在墻壁上探出頭來;有屋檐下,瓜果累累,花紅草綠;甚至,有一面墻上直接就掛上農耕的農具。來到這里的游客觸景生情,鄉愁油然而生,自發拍照、發朋友圈……于是,忽如一夜春風來,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堯祿村迅速躥紅,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對于村里發生的變化,堯祿村村民陳富貞感慨地說:“以前我們村里路小、坑坑洼洼,騎自行車都容易摔倒。環境衛生也差,生活質量提不上去。現在柏油路鋪到了村里,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這些年來,堯祿村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農旅融合,形成了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農耕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村,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堯祿村先后榮獲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金牌旅游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
“幫扶堯祿村只是龍巖學院服務地方的一個縮影。”學院黨委書記王耀華表示,作為閩西紅土地上的高校,龍巖學院始終堅持扎根閩西大地辦教育。學校將加強建設新成立的古田鄉村振興學院,發揮文旅康養、獸醫、農業機械、農村電商等學科專業優勢,引領教師把論文、把研究、把服務寫在閩西大地上,圍繞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提供創新服務,助力革命老區全方位實現現代化。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4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黃星 特約通訊員 黃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