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廣東現有注冊登記養老機構1929家、養老床位25.1萬張,累計完成近2萬戶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常住老年人口72.9%簽約家庭醫生。
在機構養老服務方面,至8月底,全省注冊登記養老機構1929家、養老床位25.1萬張。2019年以來,全省被評定為星級養老機構的共有299家次,其中三星級(含)以上199家,占比66.6%。在醫養康養服務方面,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醫養結合機構310家。全省96.7%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95%的醫療機構建立了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推動178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參與注冊護士數11968人,服務44476人次。大力推進家庭病床建設,共建立家庭病床6.4萬張。
報告指出,廣東機構養老服務存在供需結構失衡等問題。位于城區、設施和服務較好的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高。一些新建的高檔養老院,因收費高,位置較偏,不受老年人歡迎,部分養老床位閑置。護理型養老機構發展較慢,地區間存在差異。護理型床位建設成本約15萬元,各地對民辦機構建成每張床位一次性補貼金額約為3000元至2萬元,支持力度不足。
此外,大部分養老機構服務人員不具備護理型床位要求的服務能力,不利于護理型機構發展。2020年廣東啟動了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養老護理員評價僅225人次,參評人數和高級別人數都比較少,評價制度功能發揮不足。(記者 姚嘉莉)